175.推行科舉(1 / 2)

午飯過後,文武百官再次進入府衙,之前留在府衙的幾十位官員將領,已經知道了下午的主題,而後來進來的卻一頭霧水。

尤其是典韋這廝,看起來就像吃了興奮劑一樣,戲誌才和徐庶也是滿臉紅光。

王浩:“韓墨,你將新律法和眾人說一說吧!”

韓墨:“在下初到主公麾下不久,寸功未立主公卻讓我參與立法……”

典韋:“韓典曹不用再囉嗦了,主公讓你說你就說唄!”

王浩:“典韋不得放肆,如果你不想參與議事就滾出去……”

胡車兒:“嗬嗬……”

胡車兒站在王浩身後,對典韋咧牙嘲諷,典韋知道王浩沒有別的意思,不過給胡車兒這廝嘲諷,典韋還是滿臉不爽,一直以來他都能力壓胡車兒一頭,最近好像越混越回去了!

韓墨:“嗬嗬,典將軍說的對,是我矯情了。

下麵是這次議事的第一條,取消招賢館的招募資格,以後所有世子想要從事,就必須經過科舉一途,科舉製度取下……”

在兩漢時期,想要入朝為官就必須舉孝廉,也就是是所謂的察舉征辟,像董卓入京後征辟蔡邕為太師。

蔡邕身為當世大儒,倒也擔當得起太師的職位,漢靈帝征辟何進為大將軍,完全是因為何進是他大舅子,屠夫出生的何進有何才能,擔任百官之首的大將軍。

王浩非常不喜歡這種製度,尤其是想要建立一個皇朝,絕對不能再沿用這種製度,否則還會走上漢室的老路。

興盛時期看起來生機勃勃,一旦到後期就普通枯朽的老樹,輕輕一推就會連根拔起,王浩想要的是一個萬年皇朝!

就連後來的九品中正製度,也是察舉製度的一種變形,上品的人入仕後,可以從很高的官員開始,而且升遷很快。

而下品的人入仕後,則隻能從低級的官員開始,而且升遷很慢,這就是為什麼世家門閥如此高傲,寒門學子鮮少有出頭之人。

楊堅和始皇一樣,都是一統天下的大能者,可是他們並沒有守住自己的江山,因為許多製度層層包裹,受到世家和門閥的製肋。

徐庶:“科舉製度一出,當然會引起一番波折,尤其是那些腐儒和書香門第,已經天下的學者……”

王浩:“曹孟德都能唯才是用,我連書院這樣大不韙的事都做了,再創辦一個科舉又如何呢?”

陸遜:“如果真的實施科舉製度,相信主公會收羅到一批後輩精英,可是那些已經為官多年的從事……”

王浩:“他們也該回去好好養老了,我不認為少了誰就不行了,關鍵是他們自己要擺正位置,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

無論是察舉製度,還是征辟製度,除了州郡的長官,是由朝廷來任命之外,剩下僚屬則都是他們自己聘請的,也就是由他們征辟。

這種製度很容易出現土皇帝,尤其是那些邊境之地,時間久了百姓都忘記皇帝姓什麼了。

加上開府儀同三司這樣的政策,不僅為那些土皇帝提供方便,還要免費贈送他們資源,漢室之所以有今天,開府儀同三司就是一大禍端。

如果沒有開府儀同三司,袁家所謂的四世三公不過是個笑話,因為開府儀同三司,加上征辟僚屬這樣弊端,袁家才能左右朝政,門生故吏遍布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