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去徐宰輔國父一職,對於江山社稷或者是對於徐憂民本人而言雖然都有些不疼不癢,但它畢竟是一件喜事。
再加上前兩日往芙蓉宮,公主府輸送宮女之事得以平息,兩件事情湊到一塊,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興奮得平王爺幾乎要抱住皇帝喊幾聲親哥哥。
這不,一得到皇帝的聽宣,便再也顧不得別人說他盼皇帝早死的流言蜚語,興致勃勃的趕到了禦書房。
不過,這次皇帝又撇下宮文正詔見他跟宋光漢,見麵君臣三人就徐憂民國父被免之事喜笑顏開一陣後,進入了正題,皇帝道:
“皇弟還有什麼疑惑和擔憂?”。
“所謂欲速則不達,臣弟覺得,高福才一事剛剛見好,十二日後便上演李時苑大婚,兩者拚湊的太急,徐宰輔恐怕會起疑……”。
平王爺總是很小心,但這也不能怪他,如若不是皇帝在坐鎮,他暫時,是沒有膽量去動徐憂民的。
沒膽量,不是因為實力不夠,還是那句話,靠屠戮得來的江山,哪怕是再順理成章,天下老百姓也是不能完全認可信服的。
在平王爺不覺察之際,皇帝輕輕一冷笑,都說平王爺如何如何的厲害,此番看來也不過如此,不也是看不懂朕的意圖?
哼哼……,輕輕冷笑不過癮,皇帝很想立即得意的高笑數聲,但笑意隻在眼角嶄露頭角,還未來得及綻放,就被他斬釘截鐵般的打住。
因為,他忽然發覺,一路走來,自己犯了一樁極大的錯誤,表現欲過強,搶了主角的光環。
如若這錯誤一路蔓延下去,他很可能在老天爺最後安排的幾十天之內,計劃完成之前死於非命,
膏肓殘軀,死便死了,無關緊要,可陸箏公主呢?她是萬萬死不得的。
意識到這一點,他手心開始發汗,眼皮開始打架,可,怎麼彌補呢?裝弱智?
也許,這將是最理想的辦法了,但,過渡需要婉轉,轉折不能太鋼脆。
“這……”,於是,皇帝開始裝懊惱,無計可施的樣子,左右顧盼,凝眉苦想,末了,還一拳砸在書案,“唉!都怪朕太過於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忽略了這個環節,如今看來……喜箋都發出去了……怎麼辦?”。
一個人心思深沉,智計百出,永不犯錯,和一個女人不會哭,沒有眼淚是一碼事,雖然自己看來沒什麼,但在旁人眼裏,特別是下人們眼裏,卻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因為,下人們長時間插不上話,會害怕,會覺得自己無用而消極,逃離。
所以,皇帝這麼一黔驢技窮,忙中出錯,頓時,收到了紮紮實實的效果,宋光漢與平王立即減壓,輕鬆了不少。
隻見,宋光漢抱拳行禮開言,“其實,皇上也無需懊惱,於理上高福才與李時苑兩者,是跟的有點過急。
況且,高福才一事又疑點甚多,鐵定會引起徐宰輔的無端猜忌,但事已至此,已無挽回之餘地,我們必須趕在褚劍石回京之前布置好一切,所以,微臣認為不如硬著頭皮,將錯就錯。
而,將錯就錯,仔細一想,微臣認為卻也不失為是一步好棋,說不得可以省去以後,許多並不十分保險的法子,從而,兵不血刃地一下子拿下徐宰輔”。
這段話,似乎跟皇帝的心思不謀而合,皇帝麵上一喜,可心底卻打了個冷戰,主子過於聰慧,做錯事的下人會害怕,怕錯事敗露,但若是下人頭腦靈活,有秘密的主子同樣也會恐懼,恐懼秘密外泄。
這就是目前,皇帝跟平王之間的關係。
“那宋愛卿就先說說,如果徐宰輔產生了猜疑會怎樣”,皇帝繼續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