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他已經進了房間。奶奶一臉欣慰的看了看萬正的房間門,最終還是嚐了一口牛奶,發現味道不錯後,她將一瓶牛奶都給喝完了。
要是不了解他們家情況的人可能會有疑惑,不就是喝個牛奶嗎?萬正至於特意提醒一句?
或者說,不就是喝個牛奶嗎?奶奶一臉欣慰幹什麼?
這還要從幾十年說起,那個時候的禾城還是個偏僻的小城市,人們都很貧窮,在萬正的爸爸三歲時,萬正的爺爺就因病死了,是他奶奶一手帶大了他爸爸,然後幫著他爸爸張羅結婚的事兒,上班的事兒等等,可想而知,奶奶年輕時受過多少罪,吃過多少苦。
可隨後等萬正出世了,才剛幾歲的時候,他爸爸和媽媽也出車禍一起死了,使得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變得越發風雨飄搖,本以為可以好好享享福的奶奶,也不得不再次走上幾十年前的老路,獨自一人帶大萬正。為此她從沒吃過一樣好吃的,穿過一件好衣服,用教師那微薄的工資培育著萬正。
有一次,在萬正七八歲的時候,奶奶見他正在長身體,於是省吃儉用買了一箱牛奶,讓萬正早晚各喝一瓶,可萬正從小就知道奶奶不容易,所以有一次非要讓奶奶也喝牛奶,還特意將吸管打開,插進了牛奶中,遞到了奶奶跟前。
奶奶自然不肯喝,就將牛奶放在了一邊,打算留給萬正。然而牛奶打開時間長了是會變質的,尤其是那時候天氣又熱,最後那瓶牛奶味道都酸了,奶奶沒辦法,隻能把它給扔了。
在別的家庭,哪怕是條件一般的家庭,一瓶牛奶事實上都不算什麼,但對於萬正的家庭而言,一瓶牛奶卻是祖孫二人的感情見證,是這個家庭的生活拮據的體現,是需要兩個人互相謙讓和給予的東西。
牛奶也好,一碗米飯也好,其實並不是那麼廉價!
所以到了如今,當萬正把牛奶吸管拆開後插進了牛奶瓶裏,奶奶就不能不喝了,萬正知道她舍不得,就隻能用這種辦法,除非奶奶繼續讓這瓶牛奶放酸。
萬正知道,奶奶是舍不得這樣的。
不過嘛,萬正還是低估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學霸的求知欲,喝過牛奶後,奶奶把沒開封的那瓶牛奶放在了桌子上,準備留給萬正,喝過的那個牛奶瓶則被她拿進了房間。
奶奶隨即打開了電腦,又打開了一個記事本,按照記憶寫了幾個符號。
如果七七在這,它一定會馬上發現,這幾個符號正是牛奶瓶子的紙質貼條上的其中幾個字。
奶奶隨即在電腦上查找起了各國的書籍範本,看樣子是要查查這幾個文字到底是哪兒的。
畢竟改革開放已經多年了,國民經濟條件提升了不少,萬正家雖然經濟情況一直不好,但也不至於說連電腦都沒有。
奶奶一輩子愛好知識,她也有一台電腦,可以用來上網,隻不過那隻是一台光厚度就足有四五十公分的老式電腦而已,九零後對於這種電腦或許都有些印象,但零零後卻估計大多沒有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