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美國(1 / 2)

為什麼美國能在短短的200多年的曆史成為世界霸主的地位呢?其實與他們很多很多的方麵都息息相關的。

經濟上:美國2001年美國經濟在經曆長達十年的增長後陷入短暫衰退,之後進入新一輪繁榮期。2007年美國經濟下行因素增多,7月次級房貸危機全麵爆發。

2008年9月,隨著雷曼兄弟等多家金融機構接連破產、被兼並或由政府接管,美國次貸危機迅速升級演變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國際金融危機。金融係統損失重大,信貸市場迅速萎縮,實體經濟深度衰退,市場信心受到嚴重影響。***政府上台後實施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

2009年下半年起美國經濟金融形勢開始好轉,國內生產總值恢複增長。2010年美國經濟繼續複蘇,全年gdp增長率達3.0%,經濟總量基本恢複至危機前的水平。

2011年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複蘇勢頭,四個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0.1%、2.5%、1.3%和4.1%,全年經濟增長率為1.8%。2012年以來,美國經濟繼續保持溫和增長,工業生產、商品零售、居民收入、房地產價格等均有所回升,但經濟增勢總體低於市場預期。第一、二、三季度gdp增長率分別為2.0%、1.3%和3.1%,12月失業率為7.8%,已連續四個月低於8%。201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6.8萬億美元,居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3,142.89美元,居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0名。 2016年美國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8.03萬億美元,居美洲和世界第1位;完成人均國內生產總值55904.30美元,居世界第5位。

農業上:美國農業高度發達,機械化程度高。2009年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麵積9.2億英畝。2010年美國糧食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16.5%。2011財年農產品出口總額為1374億美元,中國首次成為美國農產品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接近200億美元,出口產品包括大豆、棉花、堅果和毛皮等。2011年農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2%。農、林、漁等部門就業人數約占總就業人口的0.7%。

工業上2011年,美國工業生產增長率約為4.1%,占當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9.2%。工業就業人數約占全部就業人口的20.3%。製造業在工業中占有主導地位,產值約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1%,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基礎支柱。美國產業轉型加快,製造業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勞動密集型產業進一步被淘汰或轉移到國外。與此同時,信息、生物等高科技產業發展迅速,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產業也取得新進展。美國主要工業產品有汽車、航空設備、計算機、電子和通訊設備、鋼鐵、石油產品、化肥、水泥、塑料及新聞紙、機械等。

服務業上2011年服務業創造的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9.6%。據估計,各項服務行業就業人數約1.2億,占總就業人口的79.1%,其中管理、專業、技術類領域就業人數占總就業人數的37.3%,銷售等領域就業人數占24.2%,其他服務行業占17.6%。

財政金融上:20世紀60至70年代,美國政府奉行“凱恩斯主義”的赤字財政政策,大幅增加社會福利和軍事支出。80年代,裏根政府一方麵減免稅收,另一方麵擴大政府支出特別是軍費開支,導致美聯邦財政赤字急劇擴張。1992年,美聯邦財政赤字達2904億美元,占當年美國內生產總值的4.9%。1993年克林頓政府上台後將“減赤”作為施政重點之一。90年代美國經濟持續增長使稅收收入大幅增加,同時克林頓政府加強了稅收征管,美聯邦財政於1998財年轉虧為盈,出現692億美元的盈餘。布什政府期間,一方麵通過減稅刺激經濟複蘇,另一方麵大幅增加反恐及軍費開支,從2002財年起美聯邦財政重現赤字。***政府就任後,為擺脫經濟危機,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計劃和金融援助措施,2010、2011、2012財年美聯邦財政赤字分別高達1.29萬億美元、1.3萬億美元和1.1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