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石頭奇觀(2 / 2)

五絕石南京劉宇一教授1989年在六合雨花石產地,發現一枚奇石有五絕:一是石頭的一麵有明顯的中國大陸地圖輪廓,而且顯現出台灣與海南島;二是大陸版圖的北部,沿國境的有條巨龍盤踞,口含明珠;三是巨龍上部有一金黃色點,酷似金元寶;四是大陸版圖中部有一條由深而淡的紅色,象征生命之火;五是石頭的整個外形酷似民間吉祥物"長命鎖"。因此,這一奇石被命名為"神州五絕石。"

石花我國廣東省雲浮縣蟠龍洞內,壁上噴射出一簇簇、一叢叢石花,有的如銀針有的似笛管,有的若珊瑚,每年約長1厘米。

變重石我國雲南發現一塊重量會變化的怪石,這塊石頭橢圓形,外表呈黑色,兩頭有花紋,重約20公斤,最令人迷惑不解的是,該石塊的重量天天會起變化最輕時20公斤,最重時可達24公斤。有人以此石當作文物走私而被查獲。

奇影石在四川省紅原縣有一塊神奇的大石頭,它近處看光滑均勻,若在早上晨曦之中,或下午夕陽反射之時,人們站在遠外,石上像電影屏幕一樣,映出各種景象,生動逼真而變幻莫測。當你站在200米左右處,石上影像形似大象抬頭;若在400米左右處看到石上星光閃閃,有形似身著古裝的人影,姍姍走動。

留影石湖北省竹山縣一農民20年前在公路旁一塊青石上睡了一覺身體輪廓至今映在這塊青石上。這塊石板長約2米,寬約1.5米,厚約0.5米,看不出有什麼特殊地方,隻是從1972年7月那天睡覺留下的印呈土黃色,怎樣也洗刷不掉;而這位農民20年來也結婚生子,身體一切正常。

奇聲石我國浙江省龍遊縣有一塊奇石,長約35厘米,寬約10厘米,隻要有人一腳踏在此石上,耳邊就會響起飛機的轟嗚聲,細聽還夾有溪水瀑布聲。多年來,許多人慕名前往體驗,無不稱奇。在廣西靖西縣有一怪石,形似一頭伏首俯望的灰牛,巨石表麵光滑,中間和底麵有許多天然洞孔,一旦有風吹進洞孔,便會發出一陣陣牛叫聲。貴州赤水市有一石梯,共360級,石寬2米,有人踏上石,就會發出呼呼的鼓點聲,在5米之外都能聽清,當地人稱為"地鼓"。

水下碑林我國四川省涪陵市長江與烏江交彙處的名叫白鶴梁的江中,有一道岩石巨梁,長1.5公裏,寬15米左右,石梁上有163處雕刻和若幹石魚,由線雕、浮雕、立體雕等不同刀法雕刻而成還雕刻記錄了從唐代到清末12個世紀中72次長江柘水情況。就是曆時1200多年長江"水下碑林"。

潑水現字畫石我國四川省仁縣境內的黑龍灘風景區有一處岩壁,中間刻有石龍和佛像,兩側岩壁光潔如新,了無痕跡,若有人潑水其上,右側立顯一行行楷書大字,而左側顯於一幅功力深厚的墨竹畫,隨著水氣的消失,字畫也就隱沒,石壁上並無墨跡與刻痕。這一奇跡曆時900多年而不得其解。在內蒙古東部科爾沁草原的"有字的山"腳下一泉水石壁,用泉水一潑,便會出現字跡,待水幹了,字跡也就消失了,這些字跡十分古怪,如用大毛筆書寫,字類似蒙、藏文,有的橫行,有的豎行。它是何時何人所寫,是怎麼寫上去的,至今無從考究。

飛來石我國江西廬山等地都有飛來石勝景,然而廣西陽朔縣漓江的雙灘沙灣淺水處,1995年4月25日下午在烏天黑地、電閃雷鳴、風雨交加之時,不知從何處來一塊巨石。它形似海馬又似老鷹,長2.3米,頭高1.3米,尾高0.7米,腰寬1.3米,估計重約2噸多。

我國江南三大奇石第一塊是杭州花圃的縐雲峰。此石高2.6米,狹腰僅0.4米,以瘦、皺為主要特色,於明末清初發現。第二塊是上海豫園中的玉玲瓏。此石高4米多,重1萬餘斤,是宋微宗時發掘的太湖石。第三塊是蘇州留園的冠雲峰,又名瑞雲峰。此石峰高6.5米,重5噸餘,以瘦、秀著稱,是北宋期間遺落於此。

我國四大章石福建福州郊區紅寮鄉壽山村的"壽山石",浙江青田縣的"青田石",浙江監安縣昌化鎮康山的"雞血石",內蒙赤峰市林西、巴林縣的"林西石",為我國著名的四大章石。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質地細膩、微透明、色澤明快,具蠟狀光澤,手感潤滑,用來製作章石、筆架、雕像、擺件等,倍受文人墨客的鍾愛。其中壽山石中的精品田黃石被稱之為"石帝",其價比黃金還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