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部兵書(1 / 1)

第一章 第一部兵書

兵,有武器、戰士、軍隊及與軍事或戰爭有關的意思,我國古代人們通常將軍事著作統稱為"兵書",兵書主要是記載兵法的。包括:用兵謀略、兵製、陣法陣圖、水攻、水戰、車戰、兵器、器械、用間(偵察和瓦解敵軍)、委積(儲備),以及馬攻、軍醫、占卜等。

曆史上有作為的軍事家,自幼就熟讀兵書。其中曹操還編寫了《兵書接要》、《兵書要論》、《兵書略要》等研究古代兵書心得體會的論著。唐朝名將李靖,從青年時期就重視研究兵法。公元625年,李靖率輕騎3000,西行數千裏,斬首萬餘,俘兵10萬,生擒敵酋頡利可汗,一舉討平突厥。他曾經將一生研究兵書,以及將兵書理論用於戎馬生涯的經驗編著成《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我國近代軍事家蔡鍔於1911年春赴雲南任職,奉命為部隊編寫訓練教材,他輯錄了曾國藩、胡林翼有關治兵的言論,名為《曾胡治兵語錄》印發部隊,並用於操練,這使滇軍戰鬥力大大提高,在反袁護國戰爭中起了重要作用。

我國古代兵書不但在中國學術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頗負盛名。幾部重要的兵書很早以前就傳到了國外,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俄等文字出版。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很多人學習我國明代趙本學的《孫子注》。拿破侖在戎馬倥傯的戰陣中手不釋卷地披閱《孫子兵法》。德皇威廉二世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以後,看到《孫子兵法》曾感歎說,如果在20年前讀到這本書,就不會落到這樣的地步。

我國春秋末期齊人孫武所著的《孫子》,是我國兵書的代表作,《孫子》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贏得了舉世推崇,在我國封建社會,確立了"兵經"的地位。孫武曾經以自己的兵書指導軍事訓練。孫武擔當過吳王的軍師。吳王為了考察他訓練軍隊的實際才能,特意調集宮中180名柔弱嬌豔的美女,讓孫武現場操練。孫武指揮篤定、調度有方,而且立斬了兩名深受吳王寵愛的不聽號令的宮女,這群嬉嬉嚷嚷的美女,很快被訓練成部伍整齊、進退有序的隊伍、孫武助吳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使其成為顯赫一時的霸主。

《孫子》是我國最早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兵書,被奉為"百世兵家之師"。其實,在孫子以前,我國就有大量兵書出現。明代人葉子奇著《草木子》一書中說"黃帝為兵法始祖",但是這一說至今尚無佐證。以實物和文獻記載為據,殷商時代,每當遇有征伐、祭祀、巡狩等大事,巫、史都要替天子向上天和鬼神卜問凶吉,並把卜辭和占卜結果刻寫在甲骨上,稱為甲骨文。商周時代,出現了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稱"金文",其中也有許多關於軍事與戰爭的內容。古書《尚書·牧誓》中許多篇章都有這方麵的記載。

由於戰爭的頻繁,周朝已形成禮、樂、射、禦的教育,為提高作戰指揮藝術的兵書便應運而生,當時的《軍誌》、《軍政》就是我國曆史上著名兵書之一。

相傳周代薑尚所撰的兵書《太公六韜》,就是薑子牙總結商、周改朝換代之際幾場大戰役後的軍事經驗而編纂的。共十卷,現尚存六卷。即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相傳周公旦所作《周禮》也有不少篇幅記述戰事與軍事的內容。

本世紀30年代,一位名叫陸達節的學者,廣泛搜集、輯錄編著了《曆代兵書目錄》一書,共收錄兵書1304部6831卷。書中所開列的1000多部兵書,絕大部分已經失傳。

我國春秋、戰國時代,由於戰爭頻仍,也由於學術界百家爭鳴,因而是兵書成熟的時期,《孫子》無論從內容、從篇幅、從涉及到的軍事實踐等等各個方麵,都超出前人和同時代者。

自從《孫子》問世並在指導軍事實踐上取得重大成果後,出現了專門講授兵法和學子外出學習兵法的風氣。如戰國時代衛國吳起棄文學武,專攻兵法,成為繼孫武之後又一著名的軍事家。他著的《吳子》一書是繼《孫子》兵法後的又一部重要軍事著作。

孫武的後代孫臏所著《孫臏兵法》不僅繼承了《孫子》的傳統理論,而且還有創新和發展,是當時的一部很重要的兵書。《孫臏兵法》因早已失傳,有人曾否認它的存在。1972年2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發掘出了一批竹簡,發現了迄今所見到的最早的《孫子兵法》和第一次問世的《孫臏兵法》竹簡。

宋代名士曾公亮奉旨搜集整理古代兵法及本朝計謀方略,用了五年時間編寫成一部百科性兵書《武經略要》,後又將武經中的《孫子》、《吳子》等7部兵書集中刻印,名為《武經七書》。這本書集古代軍事理論精華之大成,是一部我國內容最豐富的兵書了。

關於曆史的記載,都是人們有意或無意地傳播下來,有的是真實的記錄,有的卻是以訛傳訛,究竟哪一部書是第一部兵書,還有待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