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越國固陵城在何方(1 / 2)

第三十六章 越國固陵城在何方

根據史書記載,固陵城是越國建在浙江(今塘江)南岸用來屯兵抗吳的重要軍事城堡。是範蠡派出大船軍築建而成的,說是因此城十分堅固可守,所以叫做固陵城。

說起固陵城,今蕭山縣民間還流傳著一則有趣的故事哩。相傳在公元前494年,在今江、浙地區的吳國和越國曾發生了著名的夫椒大戰,戰前因越王勾踐不聽範蠡勸阻,想在吳兵未發之前往討之,加上錯誤地任命了"貪而好利"、斬殺無罪,欲"獨專其權"的石買為越軍主帥,以致越國被吳國殺得慘敗,退守會稽山,最後連越王勾踐也不得不入吳為質,越國因此而淪為吳之屬國。據說當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圍困在固陵城中幾天幾夜,不肯投降,吳王夫差認為此城在山上必然缺水,不能久居,因此,故意派出使者帶著二條幹鹽魚(即魚幹)去饋贈給困在山上的越王勾踐,表示越王在山上不投降,日久無水也必然滅亡。勾踐自然明白吳王之意,他馬上從城內洗馬泉中抓來兩條活蹦活跳的"佳魚"加贈。至此吳王方知城中有水有糧,一時無法攻克,遂自退兵。

固陵城還是當年越王勾踐偕夫人和範蠡入臣於吳,群臣送行,餞別於此,越王夫人觸景生情,仰天長歌:"仰飛鳥兮烏鳶,淩玄虛兮翩翩,......妾無罪兮負地,有何辜兮譴天!唱出了國破家亡,前途莫測,淒楚慟人的悲歌。固陵城又是漢獻帝時,孫策引兵渡浙江攻會稽,會稽守王朗發兵拒策之戰地。唐代著名詩人李白曾雲遊至此,寫有"東海橫秦望,西陵拱越台"詩句;宋之問也曾至此憑吊,發出:"江上越王台,登高望幾回"之慨歎!其後文人詩家也常至此填詞賦詩,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詩篇。

那麼,曆經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化,這個固陵城在哪裏呢?

北魏時的曆史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著的《水經注·浙江水》中雲:"浙江又經固陵城北,昔範蠡築城於浙江之濱,言可以固守,謂之固陵,今之西陵也",認為固陵城在西陵,西陵也就是今日蕭山縣的西興,係因五代吳越國時武肅王認為"陵非吉語",才把西陵改為西興的。因此,從酈道元開始至今,曆代方誌、學者均未加詳考,沿襲酈說。如明清時期修的蕭山縣誌就是一個很好證明,至民國時王仁溥等修的《蕭山縣誌稿》也記雲:"西興鎮在縣西十裏......",其西市鐵嶺關即古固陵城遺址。當今曆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教授雖已指出,酈道元並未到浙江進行實地調查,以致把西城湖和西陵湖混為一談,然對固陵城的真正所在,卻也未能辨別。最近出版的《浙江分縣簡誌》記及蕭山鐵嶺關時,也雲:"在西興公社西興大隊,古為'固陵城'。傳越國大夫範蠡曾屯兵於此;越王勾踐戰敗,與範蠡入臣於吳,群臣於此送別。"幾乎眾口一詞,固陵城就在今日的西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