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損傷的急救處理(1 / 1)

第一卷 急救基本知識

第1章 損傷的急救處理

在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安全、自救和搶救是公民的必學常識之一,在一些天災人禍中,他們每個人基本可以正確地保護自己和幫助他人。因此,學習一些救護知識,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必要的。

損傷是指當外界刺激作用於人體時,造成的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和生理上的紊亂。引起損傷的原因很多,如機械的(暴力打擊)、物理的(高溫、寒冷、電擊、放射線)、化學的(酸、堿、毒氣)和生物的(毒蛇、昆蟲)作用,隻要達到一定強度,都可造成損傷。損傷的種類也很多,如皮膚、肌肉或肌腱斷裂,血管破裂、骨折、脫臼、燒傷、凍傷、電擊傷和毒氣傷等。

損傷的急救處理,一般原則首先是搶救傷員生命,其步驟是:①在發生事故的原地進行急救;②搬運和轉送傷員;③進一步徹底地治療。如果傷員的呼吸、心跳已經完全停止,應立即就地進行複蘇術。首先治療窒息,然後止血,治療休克和防止感染。

損傷的局部處理,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有傷口的損傷,要用無菌敷料包紮;有大量出血,要先止血,發生在肢體的出血,可用止血帶;有骨折的需要固定。由於損傷的深淺不同,所以處理的方法也不同。表麵的擦傷,一般在清洗後塗上紅汞然後包紮即可。較深的裂傷,要在醫療機構進行清創縫合術,並注射破傷風抗毒素。內髒的損傷,要迅速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在進行損傷的處理時要注意,當頭部損傷時常伴有昏迷,這時應使傷員平臥,不可隨意搬動。胸部有開放性傷口時,要用多層無菌敷料包紮傷口,這樣可減輕氣胸,改善呼吸。腹部損傷出現腸子脫出或外露時,千萬不能隨便將腸子送回腹腔,以免增加腹腔的感染機會,可暫時用無菌敷料覆蓋,用繃帶包紮,包紮時不要太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