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頭部外傷
頭部外傷可分為頭皮損傷、顱骨骨折、腦損傷三種情況。
1、頭皮損傷:頭皮損傷有兩種,一種是開放性損傷,如頭皮擦傷、裂傷、撕脫傷等。另一種是閉合性損傷,如頭皮挫傷、頭皮下血腫。
頭皮擦傷時,應剪去擦傷的部位及周圍的頭發,用雙氧水清洗、消毒後塗紅汞或龍膽紫,或者用無菌敷料繃帶包紮。頭皮裂傷及撕脫傷時應臨時包紮,然後盡快送往醫院進行清創、縫合等手術治療。
頭皮下血腫時應在傷後的24小時內進行冷濕敷,外用扶他林軟膏,24小時後進行熱敷促進血腫吸收,通常需1-2周或更長時間自行吸收,血腫大者可在48小時後穿刺抽出積血再加壓包紮,穿刺時應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一般頭皮擦傷和頭皮下血腫可不用抗生素,但頭皮裂傷和撕脫傷則需要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2、顱骨骨折:根據骨折的程度和部位,可有不同的症狀和特點:
·顱蓋骨線狀骨折,可出現頭皮腫脹、皮下瘀血或頭皮挫裂傷等症狀;
·顱蓋骨凹陷性骨折,可累及顱骨凹陷;
·顱底骨骨折,可出現眼瞼腫脹、瘀血,頭枕部及乳突處頭皮青紫、壓痛,或出現鼻孔、耳道流血,甚至流出血性腦脊液等。
顱蓋骨一般的線形骨折不須手術,凹陷性骨折則根據傷情及X線骨損傷範圍,確定是否進行手術治療。注意當顱底發生骨折時,如出現耳鼻出血,則禁止使用填塞方法止血。總之,顱骨一旦發生骨折,說明外來打擊力量很大,常伴有嚴重的腦震蕩,應立即送往醫院專科治療。
3、腦損傷:包括腦震蕩、腦挫裂傷、腦幹損傷、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顱內血腫等。腦損傷屬嚴重外傷,危險大,死亡率居外傷之首,千萬不能延誤時機,應立即送往醫院神經外科診治。
實用家庭療法:瘀血的7種去除法
減少大塊瘀傷的可能性,並使偶爾發生的瘀傷盡速複原。下列介紹幾種方法。
●使用冰敷。使用冰敷袋治療任何可能導致瘀血的傷處,應盡速在受傷後敷上冰袋,如果你擔心腫塊將轉成嚴重的瘀血,可繼續使用24小時。每次敷15分鍾,在兩次冰敷之間勿用熱敷,應讓皮膚自然地回溫。冰塊使血管收縮,這表示流到受傷組織的血液將減少,以免造成大塊的黑青色瘀血。冰敷也幫助患部消腫及止痛。
●冰敷後用熱敷。受傷24小時,使用熱敷擴張血管,並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
●把腳抬靠牆壁。瘀傷好比一個小血庫,血液像其他液體一樣會向下流。假如你久站,瘀傷裏所聚集的血液將由組織向下滲透,聚集到其他部位。
●每日攝取維生素C。飲食中缺維生素C的人較易發生瘀血。同時,他們的傷口較慢複原。維生素C幫助皮膚血管的周圍形成膠原組織。服用500毫克維生素C,一天三次,以幫助膠原蛋白形成。
●注意某些藥物。服用阿司匹靈以防止心髒疾病的人,可能發現腫塊很容易轉成瘀血。服用抗凝血劑的人也容易產生瘀血。其他的藥,例如消炎藥、興奮劑或氣喘藥等,會阻礙皮下的凝血,引起較大的瘀血。酗酒者也容易發生瘀血。
●注意異常的瘀血。假使你發現自己容易產生瘀血,且找不出原因,應該告訴醫師。有時,瘀血是某種疾病的征兆。有些血液方麵的疾病可能引起原因不明的瘀血。愛滋病可能引起紫色的腫塊,像是無法消失的瘀傷。
●瘀血不一定由腫塊引起。運動有時候會引起皮下血管微裂,使血液滲入組織,造成瘀血。假如你在運動後一、二天中發現瘀血,可以熱敷幫助複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