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水的聲音大小取決於它所在的地勢,地勢越崎嶇,水流的聲音就越明顯,地勢越平坦,聲音就越細微,此時,楊硯卿聽到的是湍急的動靜,他不由得停下來:“三爺爺,有溪水的聲音。”
“有溪水的聲音就對了。”舒易說道:“近了,下去後走一陣子就到了。”
那條溪真正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時候,大家都不約而同地停下了腳步,這溪的形狀是一個s,坡度十分大,而且溪水的來源很怪,溪水的最前麵是一塊巨石,那巨石中穿了一個孔,水正是從那裏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水勢很大,溪水流下來的時候還有浪花帶了起來,中間還有小小的漩渦……
眾人在舒易的帶領下往前走了一會,繼而一轉,就來到了一處平坦的林地後麵,他們一直溯溪而行,溪水兩邊的風景自不用說,當看到溪流也起承轉接一般在林地裏穿行,楊硯卿暗自驚奇,那條溪流前行直到一個小土坡前突然消失不見,可是溪水的聲音分明就在耳邊,楊硯卿猜測是穿過土坡到了前方,走近了一看,手指往地麵一沾,果真是濕潤的:“溪水繼續前行到了前邊。”
舒易說道:“沒錯,這裏與當年仍是一般。”
齊石往山坡上一站,便看到溪水穿過土坡繼續往下奔騰,而在溪之之中立著一塊巨石,那塊巨石足有四米多高,三米多寬,呈不規則的四邊形,右邊上光禿禿地,左邊上向上突起一塊,一邊高,一邊低,著地的那一邊卻十分工整。
舒易並沒有讓他們往前走,而是用腳步丈量起來,背對著小土坡往前走了大約二十步,然後往右移動,走了大約二十步,然後停下,用腳點著腳下的地說道:“就是這裏了。”
有吳老六在,掘開盜洞輕而易舉,但是盜洞是被完好填充後的,經過這些年頭,早就與地麵混為一體,根本看不出來盜洞的痕跡,眾人往下挖了大約三四米,終於在泥土中看到一些朱紅的顏色,確認是朱砂後才知道找準了地方,重新挖開一條通道,當看到拐角的空洞,吳老六鬆了一口氣:“你們看,填埋不可能埋到拐角裏麵,裏麵的空洞就說明我們找對了地方。”
裏麵的拐角仍是當年的盜洞,經過了重新填埋和這麼多年時光的沉澱,依然平整,舒易自告奮勇在前頭帶路,因為他最熟悉裏頭的機關所在,據他所說,裏頭的機關設計十分精妙,雖然在何處,陳鵬飛試圖破壞裏麵所有的機關,卻隻知道位置無法找到機關所在,破壞二字就談不上了,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走動在盜洞中,腳下分明沒有一點動靜,前方“嗖嗖”地聲音傳了過來,舒易叫了一聲:“趴下!”
所有人的頭貼著地麵,同時雙手抱住頭,大約有十來隻箭從前方射了過來,光是聽聲音,就知道強度有多大了,舒易提醒得快,那箭越過所有人的頭頂直直地朝他們身後射去,轉瞬間沒有了影子,所有人的頭頂都是涼嗖嗖地,好像頭皮被帶走了一樣,齊石摸了摸自己的頭頂嚇得是目瞪口呆,吳老六說道:“好強勁的弓弩!”
古時的箭都以青銅來製,商代的銅箭頭已頗陰毒,凸脊、叁角形扁翼,當箭頭刺入身體後,兩翼的倒刺會牢牢鉤住合攏的傷口難以拔出,血槽就像吸血蝙蝠般抽出敵人的血液。時至戰國,新興的叁棱翼樣式更使箭即便拔出傷口也更難愈合,並且相應的血槽增至六個,秦代箭頭則提高了致人中毒的鉛含量,同時與某些秦劍一樣,表麵氧化鉻技術也使某些箭頭曆久常鋒,不管經曆了多長時間,依然鋒利無比,但銅材較難得,秦代開始嚐試用鐵製作箭頭鋌部,但依然是以銅製為主。
簡單來說吧,要是被這箭射中了,你會寧願它一直刺在自己的身體裏,也不願意去拔出來,因為那會讓肉翻起來,痛上加痛!
射是周代時的‘六藝’之一,也是古代最強大的攻擊手段之一。早時的貴族,如果家中生下男孩,都要向天地四方射出六箭,以示男子所要征服的世界,足見其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東周時期複合技術的普及大大增加了弓身可儲存的勢能,使人在生理結構容許的拉程內,能將更多力量轉化給弓身,射出更快更遠之箭。古人超常的膂力令人驚詫,精銳射手竟能拉開七十公斤的強弓,估計有效射程應在五十到七十米之間,最遠射程更是數倍之多。
以人的力量都能拉到七十米之遠,若是精妙的機關設計,射程會更遠,所以這些箭轉瞬即逝也在情理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