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練就風趣的語言
*虛張聲勢的風趣幽默
風趣幽默的虛張聲勢,其實就是語言的張馳之馬。
納塞爾丁的一位鄰居總熱心於打聽別人家發生的事。當她聽到納塞爾丁被推下樓而發出的響聲時,她來到納塞爾丁的門前敲了門。
"發生了什麼事?"她問。
"我的上衣掉下樓梯了。"他答道。
"衣服掉下去會這麼響嗎?"
"當然會的。"納塞爾丁解釋說,"如果我在上衣裏麵的話。"
對於納塞爾丁的遭遇很多人會怒發衝冠的。而納塞爾丁卻極為幽默地處理了這件尷尬事。從而解除了自己的狼狽相,保全了自己的形象。
有一個著名的笑話是講經理考問員工機智的。他的題目是:"假如你無意間把房間推開,看見女客一絲不掛地在沐浴,而她也看見你了,這時候你該怎麼辦?"第一位答道:"說聲'對不起',就關門退出。"第二位答道:"說聲'對不起,小姐',就關門退出。",第三位答道:"說聲'對不起,先生',就關門退出。"前兩位的回答都不幽默,惟獨第三位的回答很幽默。它妙就妙在假裝沒看清,故作癡呆,既保全了客人的麵子,又使自己擺脫了尷尬。
《新民晚報》上曾登過一條"上菱"牌電冰箱的廣告,上麵沒有配插圖,主要是兩行通欄大字:"隻有一個問題上菱不能回答:--什麼是霜?"旁邊有幾行小字,對此作了解釋:"沒有冰箱的時候,為食品保鮮發愁;有了冰箱的時候,為冰箱除霜煩惱。霜,冰箱的大敵;霜,無謂地耗電。有了上菱,您將無憂無愁。"
這則廣告頗具幽默感,他以最醒目的兩行文字,虛張聲勢,令人產生錯覺,並因此而產生疑問:為什麼名牌產品竟連一個極普通的問題都不能回答?在這種好奇心的驅動下讀完後麵的解釋時,不免都會莞爾一笑,在設計者創造的幽默氛圍中,不自然地接受了他的廣告宣傳和產品形象。
笑對人生是我們生活的信條,幽默的天性人人都具備,關鍵在於你自己是否善於發現幽默。如:
男女相愛,一見鍾情,可以說:"正負電子碰撞產生了電火花。"某人提升較快,可以說"三級跳遠""撐杆跳高""坐直升飛機"。某人談對象較多,可以說是"有一個加強排"。某兩人關係惡化,可說進入"冷戰時期",不相往來,可以說"斷絕外交關係",初步和解可說"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和好如初,可以說"完全恢複正常外交關係"等等。隻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每天都可碰出幽默的火花,生活從此也將是晴天麗日,你的社會形象也會越來越好,你的說話風格也會越來越受人歡迎。
*移花接木式的風趣幽默
移花接木,無非是將不同的兩個概念,移接到同一個論點上。從而完成邏輯上的"同一律"。我們仍用事例來說明。
一位長官到連隊巡查,正趕上士兵們吃中午飯。
"夥食怎麼樣?"長官問士兵們。
"報告長官,湯裏泥土太多。"一個多嘴的士兵回答。
"你們入伍是為了保衛國土,而不是挑剔夥食!"長官非常生氣地大聲斥責道,"難道這個道理都不懂?"
"懂,"士兵畢恭畢敬地立正,又斬釘截鐵地說,"但決不是讓我們吃掉國土。"一句話,說得長官登時對這位士兵刮目相看了。
士兵們的夥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泥土"與"國土"意義相差甚遠,但士兵卻能抓住"土"這一信息,並將其生發開去,不無關聯地與國家的形勢、國土的淪喪和軍人的職責密切地結合在了一起,既體現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又巧妙地達到了夥食改善的目的,同時還給枯燥無味的軍旅生活帶來了無限生趣。
移花接木不隻是給別人一個台階下,同時也讓對方在開懷一笑中,體會你的話中之意。
一對夫婦結婚已經有十餘年了,每個月他們都要給雙方的父母寄生活費。這件事一直由妻子承辦。可是妻子卻每個月給自己的父母寄五十元,給丈夫的父母寄二十元。丈夫一直憤怒在心,卻也不想因此而得罪妻子。
以前,丈夫每天下班,什麼事都不幹,總要先抱抱小兒子,親撫半天。可這天回家後,他見到一歲半的小兒子正在搖車裏哭,卻假裝什麼也沒看見,什麼也沒聽到。他一反常態地走到五歲女兒的身旁,把五歲的女兒伸手抱了起來。
正在做飯的妻子扭頭看到了,急忙喊道:"兒子都成那樣了,你怎麼還不趕緊去哄哄他?"
丈夫不緊不慢地說:"這二十元錢的,還是你來抱吧!我要抱五十塊錢的。"
聰明的丈夫風趣而又不失原則地請妻子進入了自己所預設的易位"圈套",沒有累牘長篇的發牢騷,卻弦外有音地暗示了事情的實質和自己的不滿情緒,從而有技巧地提高了自己的說話形象,塑造了自己的說話風格。
妻子一聽紅了臉,以後每月也給丈夫的父母寄五十元了。
在山西,有這樣一個地方,無論是誰隻要活到九十九歲高齡,人們都會為他(她)過生日。村長自然也來捧場。他很自豪,因為在他的村中出了這麼一位大壽星是遠近聞名的事。隻見他高興地向老人道喜"老伯伯,衷心地祝賀你!我希望明年能給您慶賀百歲大壽!"
老人很認真地打量了村長一番,然後說:"為什麼不行呢?您身體好像挺結實......"
在這裏,老人就巧妙地運用了偷換角色幽默術。村長的意思很明確,明眼人一眼就知道是村長希望老人能再活一年。可老人偏偏把這種真實的意思想成是村長希望自己能再活一年。於是很幽默地說出安慰村長的話。兩者誰能再活一年的可能性大小是顯而易見的。可老人偏不認這個理,他很巧妙地把自己的角色換成了村長的。
富有民主精神的蕭伯納是個熱心關注社會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無時無刻不在抨擊著那些為富不仁的大亨、政客和貴族。
因此英國的所謂上層人士對他是又恨又怕。一次,他到倫敦市郊的一條林蔭小道上散步,迎麵碰上了一位大腹便便的富賈。富賈傲慢地說:"我從來不給驢子讓路。"蕭伯納微笑著說:"我則恰恰相反。"說著,彬彬有禮地讓到路旁。
這裏,富賈以"驢子"暗指蕭伯納,蕭伯納卻故作不知,巧妙地借同一主題回敬了一句--"給驢子讓路",將"驢子"的"桂冠"又原封不動地還給富賈,令他哭笑不得。我們在欽服蕭伯納的機智之餘,肯定會報以會心的微笑。
當然,在日常生活中,這種移花接木的說話技巧也隨時可拿來一用,隻要用得恰到好處,就能為自己塑造出一種別具一格的說活形象。
一個小夥子到未婚妻家吃飯,接受未來嶽父母的考驗。未婚妻叮囑道:"我家有個規矩,客人不能自己去添飯,你可得記住啊!"
小夥子答道:"飯來伸手,何樂而不為也!"誰知到吃飯的時候,未婚妻和未來的丈母娘隨便吃了一點就幹別的事情去了。而未來的嶽父大人三杯酒下肚,話匣子打開,談得正眉飛色舞,哪裏還注意到這位準女婿的碗己空空如也。
小夥子見滿桌的美味佳肴,舉箸沉思,靈機一動,計上心來。他開口道;"伯父,你們打不打算修房子呀?""修倒想修,就是眼下木料緊張。"
小夥子見上了道,便接著說:"我有個朋友有批木料,還是柏木,最小的就有這麼大--"說著,他把碗一舉。未來的嶽父大人這才發現這位準女婿的碗裏是空的,趕緊叫道:"老婆子快添飯!"
小夥子轉危為安,又吃上飯了,便不再提木料的事,可是這位未來嶽父還掛念這事。繼續問:"你剛才說的那批木料,他賣了嗎?"
小夥子夾了一口萊,吃了一口飯答道:"他先前沒有飯吃,打算賣,現在實行了責任製,有飯吃了,他就不賣了。麵嫩的後生初次去丈母娘家遇到這種情形,往往隻有按捺下蠢動的肚腸,強忍饑餓,裝成吃飽的樣子放碗離席。禮數雖然周全,但卻虧了肚子。小夥子靈機一動,來個移花接木,既富有幽默效果,又不失自己的形象和風趣。
*無中生有的風趣幽默
什麼叫無中生有,就是將沒有的事物假設在有的物件上,通過藝術或風趣、幽默,給予靈動的胎體。
有一天,李老頭花六元錢買了一條圍巾,而領居一位姑娘隻花了三元錢。於是李老頭轉身去找那個擺攤的小青年。
"喂,你剛才賣給姑娘才三元,而賣給我是六元,你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她是我的親戚,老頭子,你知道嗎?"
李老頭一聽,二話不說,又拿起一條圍巾就走。小青年緊追上前:"你怎麼不付錢就走?"
"因為咱們是親戚,我是那姑娘的爸爸呀!"
小青年強詞奪理,無中生有,李老頭抓住時機,如法炮製。兩個人以假對假、荒誕幽默。小青年的話是想氣李老頭,可李老頭同樣來個無中生有,針鋒相對。將姑娘和自己的關係捏造成父女關係,其荒誕性發展到極點上,可笑之事淹沒了惱怒之情。
台灣藝人淩峰曾用這樣的方式介紹自己:
當時,許多觀眾對他還很陌生,可是他說完那妙不可言的開場白後,一下子被觀眾認同並受到了熱烈歡迎。他說:"在下淩峰,我和文章不同。雖然我們都獲得過'金鍾獎'和最佳男歌星稱號,但我以長相難看而出名,一般來說,女觀眾對我的印象不太好,她們認為我是人比花瘦,臉比煤炭黑。"這一番話戲而不謔,妙趣橫生,令觀眾捧腹大笑。這段開場白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坦誠、風趣、幽默的良好印象。不久,在"金話筒"之夜文藝晚會上,隻見他滿臉含笑地對觀眾說:"很高興見到你們,很不幸又見到了我。"觀眾報以熱烈掌聲,至此,淩峰的說話形象迅速提升,淩峰的名字傳遍祖國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