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陳望道首創使用民間的"手頭字"(1 / 1)

第二卷 文字·文體·語言 第六十二章 陳望道首創使用民間的“手頭字“

1934年,國民黨當局在全國掀起了"廢止白話,恢複文言,提倡尊孔讀經"的複古逆流。陳望道站在鬥爭的前列,提出用"大眾語"與複古努力進行鬥爭。他呼籲一切作家"必須切實接近大眾,向大眾學習語言的問題,躲在書房裏頭不同大眾接近,或同大眾接近不去注意他們的語言,都難以成就大眾語文學作家。"

為了使大眾語深入人心,為人民大眾所掌握,陳望道利用《太白》雜誌,首創用民間"手頭字",即"簡體字",大膽提出了把"簡、便、明"作為大眾語的三大原則。"簡",就是"寫起來筆畫簡單的";"便",就是"寫起來筆頭順便的";"明",就是"看起來明白容易認識的",並強調"中國的漢字必須簡寫簡印,甚至必須拚音,也會有可以拚音的一天"。後來《太白》主動出麵,聯絡全國文化界著名人士200多人及15個雜誌社,共同簽名發表《推行手頭字緣起》和《手頭字第一期字彙表》,並立刻鑄出了這些"手頭字",在《太白》上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