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沒有以得失心來權衡工作的態度,而是用愛心去對待每一個卑微的生命,雖然因此讓他與優評失之交臂,但這也讓他因救助一個生命而快樂和心安,與此同時,生命也會回報給他意想不到的收獲。
原載於《花季雨季閱讀與作文》
佛說: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有愛與被愛的權利。
中國夢,也是每個人的夢
文|思想者
一個人可以非常清貧、困頓、低微,但是不可以沒有夢想。隻要夢想存在一天,就可以改變自己的處境。
——奧普拉
如果把中國比作一艘承載國家、民族和十三億人民的夢之船,那麼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是船上的船員,我們的前途命運和這艘巨船緊密地綁在了一起,隻有這夢之船順利抵達彼岸,我們每個人的夢想才有真正實現的可能。
如果中國是一部正在書寫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壯麗史詩,則需要我們大家都積極熱情地去參與,你寫一頁,我寫一頁,堅持不懈,美好的“中國夢”的史詩終會完成。
中國夢是個人夢的承載,個人夢是中國夢的依托。中國夢與個人夢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就是要讓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生活環境,而這一切,也是每個中國人殷切期盼和追求的,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夢也是每個人的夢。
此外,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中國夢並非隻停留在國家和民族這個宏觀的層麵上,如果最終不能為全體人民謀幸福,那麼中國夢就不可能被大家都認同和接受,並且使大家心甘情願地為之奮鬥。如前所述,中國夢是我們共同的期盼,是人民的夢,其出發點是要讓中國人都過上更加富裕、更有尊嚴的生活,最終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麵的發展。正因如此,中國夢才成為每個人的夢,它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它的落腳點一定要落在個人身上。
每個人的努力,每個人的創造,每個人不懈追求美好夢想,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曆史進程緊密相連,這一點我們在古代優秀的中華兒女身上得到了印證。
東漢的張衡,他的夢想是探索星空的奧秘。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演示天象的渾天儀。整個機構是用漏壺滴水的力量使它按一定的時刻慢慢轉動的,人們可以從上麵看到星體的出沒。此外,張衡還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動儀,比歐洲創造的地震儀器早了1700多年。
西漢的司馬遷,他的夢想是“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他發憤著史,其間雖受腐刑而矢誌不渝,曆經十幾年的艱苦創作,終於完成了不朽之作《史記》。這是一部紀傳體通史,生動詳實地記載了包括黃帝以來2000多年來各方麵的曆史,前無古人,堪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的《史記》為中華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明代的徐霞客,他的夢想是遊曆祖國山川,考察地理地貌。他從22歲開始徒步四方,並將其遊曆、觀察和研究記錄下來,旅途中常常饑渴勞頓,多次遇盜、絕糧,也曾深陷險境而險象環生。他以鍥而不舍、科學求真的精神,獻身於祖國的旅行考察事業,寫成了具有高度學術價值的傑作《徐霞客遊記》。
清代的曹雪芹,他的夢想是寫一部長篇小說《紅樓夢》。他寫作既不是為名,也不是求利,而是借此控訴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無情,為封建社會鳴長鍾。在創作過程中,他常常窮到“舉家食粥酒長賒”的地步,有時連稿紙也買不起。雖身患疾病而無力求醫,卻癡心創作,“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字字皆是心血凝成,才有了偉大的《紅樓夢》,它不僅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還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珍愛的文學名著之一。
在中國曆史上,建功立業的人物不勝枚舉,即便是普通人為美好夢想的奮鬥,同樣是在創造中華文明的曆史。因此,從國家的維度看,個人的夢想屬於中國夢的範疇,是中國夢的生動體現。
盡管每個人理想中的“中國夢”各不相同,但是,我們的同胞畢竟都在向著那一線清新的曙光攜手同行,那光明裏一定有我們各個夢想彙集在一起的結晶,那就是我們共同創造的中國夢。
原載於《格言》
祖國就是我們航行的大船,載著我們駛向不知名的地方,一路尋找,一路相遇,一路收獲。中國夢就是個人夢想的綜合。隻有每個人找到歸屬感,這艘大船才會走得越來越遠。
蔡元培的大方
文|徐偉
一個人有無成就,決定於他青年時期是不是有誌氣。
——謝覺哉
1918年7月6日上午,在每周例行的校務會上,北大校長蔡元培宣布了一個議題:關於為學生社團新潮社創辦刊物劃撥經費的問題。他的話音剛落,有人朗聲問道:“您打算給他們多少錢?”“他們預算是1800元,我計劃給2000元,以助其辦出更有水準的刊物。”蔡校長回答。這不啻一聲驚雷,台下立刻炸開了鍋:“校長啊,您也太大方了吧?這群毛孩子本就像一匹匹野馬,說不定什麼時候就鬧出事來。所以,必須將其拴到樁子上,以防傷人。”“就是!就是!您要是一再縱容他們,任其撒野,勢必小妖精都成了興風作浪的哪吒,大妖精都成了大鬧天宮的孫猴子。這次,您若答應他們,就是助紂為虐啊!”
蔡校長聽罷哈哈大笑:“大學要培養的就是有思想有作為的人才,而不是循規蹈矩的應聲蟲。隻要他們鬧得合理,我們都支持。希望我們的學生多一些哪吒,多一些齊天大聖。”
就這樣,在月經費並不充裕的情況下,蔡元培力排眾議,給新潮社拿出2000元錢創辦雜誌。這本雜誌便是當時僅次於《新青年》的、對青年學生影響極大的《新潮》雜誌。而新潮社的組織者傅斯年,後來成了“五四”運動學生領袖之一,擔任遊行總指揮。
原載於《做人與處世》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獨立則國家獨立。可是這個前提在於有非常先進的思想灌溉這些祖國的花朵,並給予支持。蔡元培先生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
不要魚竿的孩子
文|錢靈芸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有朋友問我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個小孩,看到河邊有個老爺爺的釣魚本領實在是高,一會兒就釣了滿滿一簍魚。你上去朝簍裏眼巴巴地瞧著。老爺爺看你可愛,說:“小朋友,這簍魚爺爺送給你吧!”你怎麼回答?
我狡黠一笑,這還不簡單嗎,我會說:“老爺爺,我不要你的魚,我要你的魚竿!”
正等著誇獎呢,朋友一拍我腦袋:“錯!”
那個小孩應該說:“老爺爺,我不要你的魚,也不要你的魚竿,我隻要你把你釣魚的本領教給我。”
啊,那個孩子真聰明!
其實,所謂的“運氣”“機遇”等這些就像那根魚竿一樣,你沒有本領去抓住它、掌控它、使用它,再好的魚竿在你手裏,也與一根棍子沒有任何區別。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人,看到別人做出了什麼成績,就會找許許多多客觀的原因,比如小沈陽家喻戶曉了,有人就說:“那是他運氣好,一是有趙本山捧他,二是上了春晚。”
比如劉謙成了盡人皆知的“魔術王子”,有人又不平了:“真不明白這中央台搞什麼鬼,大陸那麼多魔術師,為什麼要單單捧紅那個台灣的嫩小子?”
我們從不全盤否定“運氣”或“機會”,就像要多釣魚,也要一根好魚竿一樣。
但是相信我們更多聽到這樣一句話: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之人。誰能想到,像劉謙這樣一個玩“神奇”於股掌之間的“魔術王子”,竟沒有正兒八經拜過師學過藝,為了練手臂穩定度,他在手臂上滴一滴水,靠手腕力量擲飛鏢,無數次的練習,他終於達到飛鏢直擊靶心,而臂上水滴紋絲不動的程度。正如劉謙所說:“不錯,魔術是假的,但,藝術是真的。”
趙本山有眾多徒弟,為何獨獨心甘情願為小沈陽在春晚上甘當綠葉呢?那是因為被小沈陽的執著精神所打動,小沈陽無論是在家鄉種地、在外鄉打工,無論何種艱難的境地,他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
那個從安徽蕪湖小城走出的女孩趙薇,如今已是“天下誰人不識君”。又有人跳出來說:“若不是一部《還珠格格》,她能有今天嗎?”
不錯,沒有《還珠格格》的確就不會有趙薇的今天。但是不要忘了,她從小城蕪湖師範學校畢業後,沒有與她的其他同學一樣,守在某個鄉鎮小學的講台上年複一年,而是勇敢地獨身闖入上海師範大學謝晉影視藝術學院,後來又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
2006年,在演藝圈大染缸裏打滾了許多年的趙薇,難能可貴地保持了學不止步的精神,參加研究生國家統考,成功考入北影導演係。
在《花木蘭》裏,趙薇披上戎裝,將嬌滴滴的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男人,在艱苦的外景環境裏,像男人一樣騎在馬上打打殺殺,不要以為那個在馬背上縱橫馳騁的是替身。為拍這部《花木蘭》,趙薇短短幾個月練就了精湛的騎術,連其他男演員都不禁歎服。這期間經曆的所有艱難,外人何知?
再來說說謝霆鋒。可能很多人與我當初一樣,聽到這個名字都不以為然:還不是靠他老子謝賢那點名氣撐場,否則鬼認識他!
不錯,謝霆鋒的頭頂是有他老子的光環,但是,他今天的一切,絕大部分屬自己打拚而來。
11歲時,父母離婚收場。15歲時想學音樂,想到東京去深造,但匪夷所思的是,沒有錢!父親謝賢雖然拍電影賺了不少錢,但他花錢大手大腳,不僅如此,還欠了一屁股債務。最後謝霆鋒還是去了東京,為了省錢在郊外租房,去學校路上得花兩個小時。有時遇上第二天有早課,就不回住處,幹脆在學校附近的公園長椅露宿一夜。
16歲在香港唱歌,一是因為演唱功底的確還不夠厚實,二是因為大部分人認為他是沾著老子謝賢的光,從心底瞧不上他。他唱歌的時候,噓聲四起。這樣的場景,他承受了三年,每次唱歌被噓,下場的時候他沒有流淚,流淚的是他的助理。
有一次拍幾百人場麵的電影,謝霆鋒的腳受傷見骨,導演要送他上醫院,當他得知自己一人停工會導致數百人停工時,他沒有上醫院,隻是用塑料紙包住受傷的腳,繼續開拍。血水盈滿了塑料紙,就解開倒掉血水,繼續。
中國有句古話: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
那麼這個“道德”二字,是否可以寬泛地理解為“精神”二字?屬於思想,屬於腦袋瓜子的東西,也就是那位老爺爺釣魚的本領。學到了這個,就可以真正長久地安身立命。
而那個“富貴”,就像那根魚竿,沒有釣魚的真本領,這根魚竿遲早會化為糞土。
原載於《視野》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你物質你可以生活一時,但不能長期賴以存活。隻有掌握了做事的方法和技藝,你才會一直有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