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堅持夢想做自己
如今的他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帶著紙和筆,記錄生活中那些細小而溫馨的片段。在他的身上,已沒了年少輕狂的鋒芒,平添了一份持重淡定。他說,要以筆為劍,信步走天涯。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總有一天,文字可以到達。
堅持夢想做自己
文|崔鶴同
生活的道路一旦選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決不回頭。
——左拉
1986年9月2日,她出生在江西九江白楊鎮。在小學讀書時,父親就開玩笑地對她說:“乖乖女,如果你將來考上北京大學,我就跟你到北京去玩。”這對於從小品學兼優的她來說,上北大成了一個重要的夢想。2003年,她以總分641分成為江西省文科高考狀元考進了北京大學。
大學畢業後,一個好朋友說,你去聽聽新東方的課吧。她當時在陝西工作,報名來到北京聽課。在首都體育館萬人大禮堂,第一次聽到俞敏洪、徐小平、王強老師在台上講課,讓她熱血沸騰,她這才意識到原來課可以這樣上、人可以這樣活,從此她愛上了新東方。
此時,一個女孩說你可以做新東方老師,你比台上的老師能講,你不妨試試。剛好新東方在招聘,她就投了一個簡曆,可是杳無音信。第二次又投一個,剛巧被俞敏洪看到了,因為當時別人的簡曆都是打印的,而她那打印機不方便,所以她的簡曆是手寫的,這讓她的簡曆變得與眾不同,一下子被俞敏洪看中了。
在新東方她真的很順利,教書打分得了最高分,又做了集團的培訓師、演講師、總裁的助理,可是她希望有更多機會去學習,因為教了幾年,感到自己空了,應該充充電,於是她就離開了新東方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了金融專業。
在美國讀書時,她看了很多的《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還看了很多美國的電視節目,這些令她拍案叫絕,不能自已。她經常一個人在屋子裏自言自語,原來新聞還有那麼多的層次,原來人內心還有這麼多的聲音,她想在一個地方傾聽更多別人的聲音,她期望做一些能夠對這個社會產生一點正能量的事,這是她的又一個夢想。
於是她在紐約摩根大通銀行、瑞士信貸投資銀行香港部、聯合國紐約總部實習,本本完全有機會謀得一份很體麵、待遇又很優厚的工作,但是她回來了,回來做媒體。她不是科班出身,普通話發音很不準。為此,她到傳媒大學進修一個月,學播音主持,考普通話一級甲等證書,考播音主持資格證、編輯證。
她要做傳媒,她要告訴所有人自己的夢想,她想,如果你有一個夢想,你羞於告訴別人,誰會相信你能實現?你如果敢站在舞台上大膽地告訴大家,這就是我的夢想,你才有義無反顧地走過去的精神和付出堅實的行動的動力。她是這麼想的,所以她變成了“祥林嫂”,逢人就說我想當主持人!當然,她遭到無數次的拒絕,也受過無數次的打擊。有人說,你這樣的我見得多了,根本不行,你別試了。還有人說,你這麼高齡還想換行業,尤其還想做一個對女生來說是青春行業的主持人,你還是歇了吧。可是她不管這些,該幹嗎幹嗎,她要堅持自己的夢想,由於她的堅持,後來很多人主動地向她伸出了援手。
於是她到了新浪,擔任新浪網財經頻道主持人兼記者,又從新浪到北京台,擔任青少年頻道主持人。但是她更大的夢想是央視。於是從回國起她就一直在做這方麵的努力。後來央視財經頻道找她,說你願不願意做一個記者,她說她願意。她不是想做一個花瓶站在鏡頭前說一些自己都聽不懂的話,或者說一些別人寫好的話,她期望可以聽到別人的聲音,期望自己的有價值的聲音可以和別人分享。所以,她答應做記者,願意從頭學起。
後來,她參加了第六屆央視主持人大賽,並獲得了第三名,後來她又成了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新聞調查》的出鏡記者,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她就是張曉楠。
“堅持夢想做自己,你就會與眾不同。”這是張曉楠的座右銘,她的人生也因此而異彩紛呈。
原載於《高中生之友》
不管日子怎麼過,多大年齡,我們都要堅持自己最初的夢想,並為之努力。
沒有被摘走的南瓜
文|李代金
凡事當有遠謀,有深識。堅忍一時,則保全必多,一時之不忍而終身慘矣。
——胡林翼
主人屋後有一片荒坡,坡上零星地長了些野草。主人見這山坡荒著太可惜了,種點什麼肯定有所收獲,最後,主人在坡上栽了些南瓜秧。一天天,南瓜秧不停地長,南瓜藤向四處蔓延。後來,那片荒坡上爬滿了綠色的南瓜葉,很是好看。
不久,南瓜藤上開滿了南瓜花,這兒一朵,那兒一朵,很是喜人。蜜蜂呀蝴蝶在花叢裏飛來飛去,熱鬧極了。
不久,南瓜花一朵朵地凋落,一個個南瓜出現了。
南瓜長得很快。主人沒過多久去看,發現南瓜長大了,可以摘下來吃了。主人看著這兒一個那兒一個南瓜,便數了起來:“一、二、三……”不數不知道,一數嚇一跳,共有一百多個。主人還發現其中有個南瓜特別大,應該就是南瓜王了。主人摸著南瓜王,很是喜歡。
主人開始一個一個地摘南瓜。主人摘了一個又一個南瓜。主人把摘來的南瓜放進背簍裏,他決定拿去賣。這麼多,他吃不了。主人摘的都是大南瓜,但主人摘來摘去就是沒有摘南瓜王。南瓜王心裏嘀咕起來:“怎麼不摘我呢?快來摘我呀!”主人摘了半背簍南瓜,走了。
南瓜王很是委屈,它實在弄不明白主人為什麼不摘它,它想,也許下一次,主人會摘我了吧!
第二天,主人又背著背簍來摘南瓜。主人還是在挑選著摘大南瓜,可主人就是不把手伸向南瓜王。南瓜王著急了,它叫起來:“主人呀,你快摘我吧,我能賣很多錢!”可是主人沒有聽到它的話。主人摘了半背簍南瓜,然後走了。
南瓜王更加委屈了,這主人什麼意思呀?為什麼他就不摘我呢?我可以為他換很多錢的啊!下一次,主人應該會摘我吧!
第三天,主人又來摘南瓜,這一次,主人又摘了半背簍大南瓜,但還是沒有摘南瓜王。
南瓜王看著遠去的主人,絕望了。南瓜王想,原來我是沒有用的東西啊!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在這裏隻能丟人現眼!南瓜王掙脫南瓜藤,骨碌碌地滾下了山坡,它被摔成了幾大塊。
第四天,主人又來摘南瓜。主人發現了山坡下被摔成幾大塊的南瓜。主人蹲下身子,摸著摔碎的瓜片,驚叫起來:“天啊!這不是我的南瓜王嗎?我還準備把它留做南瓜種,讓明年的南瓜都長得像它這麼大,沒想到它卻摔成了這樣!”主人十分惋惜。
南瓜王聽了主人的話嘩啦啦直掉流淚。它一直認為主人不摘走它是嫌棄它,原來主人是看重它啊!是要重用它啊!
我們有一些人,就像這個南瓜王一樣,不敢相信自己,沒有耐性,一旦遇到冷遇就自暴自棄,最終,我們失去了被人重用、成就自己的機會。
原載於《思維與智慧》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做最好的自己,自有人賞識,並會被重用。
廁所裏淘“金”
文|苗向東
獨辟蹊徑才能創造出偉大的業績,在街道上擠來擠去不會有所作為。
——布萊克
楊麇輝是個“80後”女生,說來不好意思,她有時便秘,每每此時,她總覺得蹲在廁所裏真是浪費時間。在家還好,可以帶上一本書或報紙。可如果是在公司或者是公共場合,那就苦惱了,所以她常看著空白的廁所牆麵覺得可惜。有一次她在醫院看完病上廁所,看到廁所牆上有人寫著:“回收藥品,電話××××”。雖然有點破壞環境,但不得不說這個廣告很醒目,內容也很容易被記住。
做銷售的楊麇輝馬上想到,這可是個做廣告的好地方!為何沒有人來做呢?要不自己做!可當楊麇輝說出自己的想法時,家人和同事都反對:廁所是啥地方?是一個人人討嫌、難以啟齒的地方。
麵對反對,楊麇輝沒有輕易放棄,而是先進行市場調研和理論探討,有資料顯示:蹲廁所的人都處於無聊狀態,即使是半張過期的報紙,也能讀得津津有味,記憶率可達79.3%。再加上信息時代,廁所已不單單是解決人類生理代謝基本需求的場所了,還兼有衛生整理、休息乃至於審美、商業等功能;同時廁所廣告帶來的文化氛圍和商業社會的人情味更體現物業關懷的體貼入微,增加物業的美譽度。為此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誕生了第一家廁所廣告公司。
這些發現讓楊麇輝眼前一亮,她決定賭一把,圓自己的創業夢。為了籌集資金,她把剛買的房子賣了,在2010年“五四”青年節,楊麇輝的公司開張了。前期的籌備資金、聯係辦公場地等,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楊麇輝和創業小團隊跑市場,每天都要忙到夜裏10點,回家後她還要坐在電腦前忙著整理數據。
可最讓楊麇輝頭痛的是人們對廁所的偏見,多數老總覺得在洗手間投放廣告有損企業形象。有位汽車廠商很不客氣地說:“在這種藏汙納垢的地方打汽車廣告,是自降身價!”還有一次,楊麇輝走進一家高檔咖啡館,還沒說完,就被人粗暴地轟了出去:“出去,出去,在廁所裏談吃,這不是倒胃口嗎?”麇輝委屈地走出大門,忍不住哭了起來。
一次楊麇輝聽營銷課,課後她向一位教授討教,教授指點道:“廁所廣告是創意產業,要找準市場或者營銷的突破口。”這讓麇輝很是開悟。
後來楊麇輝發現在傳統媒體無法到達的中高端餐飲、茶樓、會所、咖啡廳、商場、寫字樓、酒店等場所,廁所廣告極具優勢。於是她找到了阿裏巴巴誠信通營銷服務中心,通過談判,阿裏巴巴誠信通投放了280多個位置的廣告。針對阿裏巴巴的特點,楊麇輝把廣告設置在成都市商務人士出入較多的會所、寫字樓等地。結果業務反饋相當不錯,很多人看了廣告後給阿裏巴巴公司打電話谘詢業務。與阿裏巴巴的合作更使楊麇輝公司的知名度大幅提升,楊麇輝的信心也大增。
之後,楊麇輝鎖定高學曆、高收入的城市精英人群。這些人,可能不看報紙、電視,不上網,但絕對都要上衛生間,在那裏打廣告會比傳統群眾媒介傳播途徑更精準。他們成功拿下了成都市內幾家銀行、典當行、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的業務。隨後,又得到了克萊斯勒豪華轎車、RUTSPE珠寶、SKⅡ化妝品及聯想電腦等世界級品牌的訂單。公司2013年的盈利突破1000萬元。
隻要敢想你就行!楊麇輝把創意變成了產業,開發出了成都等地的廁所廣告資源,在一個原本“藏汙納垢”的地方挖出了真金白銀,從而被廣告界稱為“廁所廣告女王”。
原載於《成才與就業》
一切創新都脫離不了留心觀察和認真思考,隻要敢想敢做,機遇就是你的。
一巴掌打到埃及去
文|寶穀
平凡的人聽從命運,隻有強者才是自己的主宰。
——維尼
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在十八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十二。從八歲開始,他就立誌要當一個成功的作家。有一次,父親問他:“十二,你長大後要幹什麼?”他回答說:“我長大後要當作家,寫文章給別人看。”父親問:“那作家具體做些什麼呢?”
他說:“作家就是坐下來,寫一些字寄出去,然後等著人家寄錢過來。”
父親聽完非常生氣,當場甩給他一巴掌,說:“傻孩子,這個世界哪有那麼好的事情?即使有,也不會輪到你!”
事實上,父親生氣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居住的那個地方幾百年來從沒有出過什麼作家。幸好,母親了解他、支持他。
他也相信,隻要自己努力,長大後一定會成為一個作家。
再長大些的時候,他又有了一個夢想。那是冬季的一天,他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獎勵給他一本世界地圖。這一天,剛好輪到他給家裏人燒熱水洗澡。他蹲在大鍋爐前麵,一邊燒水一邊看地圖。他最先打開的是埃及地圖,上麵關於尼羅河、亞斯文水壩、金字塔、人麵獅身像的介紹讓他心馳神往。
正在他沉醉其中的時候,父親裹著毛巾從浴室出來了。“你在幹什麼?”父親氣衝衝地問。“我在看埃及的地圖。”他回答。這一次,父親又毫不客氣地甩了他一巴掌,說:“火都熄了,還看什麼地圖!”他說完,又一腳將兒子踢到火爐旁,“繼續生火!”
父親走到浴室門口,轉身過來卻見他又在翻看地圖,於是狠狠地對他說:“我們家現在連買一張到隔壁村莊的車票的錢都沒有,我用我的生命向你保證,你這一輩子絕對不可能去那麼遠的地方!”他聽完,一邊燒火,一邊委屈地流眼淚。他在心裏默默地對自己說:我的人生不可以被保證,即使是我的父親也不行。長大以後,我一定要去埃及!
二十幾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出去闖蕩。他在屠宰場殺過豬,在碼頭做過搬運工人,擺過地攤,還在餐廳推過餐車洗過碗盤。為了養活自己,以及養活自己寫作和旅遊的夢想,他什麼事情都做,什麼苦都吃。
通過幾年的奮鬥,他在30歲之前就同時實現了兒時的兩個夢想——成了一個作家,還踏上了去埃及的旅途。他在埃及旅行了三個多月。來到金字塔麵前時,他提筆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親愛的爸爸,記得小時候你曾經打過我一巴掌,踢過我一腳,還保證說我這輩子絕對不可能去像埃及那麼遠的地方。現在,我就坐在埃及的金字塔下麵給你寫信,看著夕陽,以及夕陽前麵的駱駝。”
後來,他回家聽母親描述了父親接到那封信時的情形——他一邊看一邊顫抖著說:“這是哪一巴掌打的,竟然被我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
他就是台灣作家林清玄。林清玄曾說過這樣一段話:“你生活的環境並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你的人生經曆也不能決定你的未來,隻有你內心的向往才能決定你的未來。”當作家和去埃及,就是林清玄兒時內心的向往。當初,他正是撇開了父親的斷言,選擇自己保證自己,才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兩個夢想。
原載於《文學少年·中學》
誰的人生都不可以被保證,主動權在自己手上,用決心、恒心、信心托起的夢想,總會實現。
夠炫夠亮,達貝妮的“三色人生”
文|午言
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這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莎士比亞
她是眾人眼中集智慧、美麗、財富於一身的“80後”創業精靈。翻閱她的履曆,“上海旅遊形象大使”“淘寶女王”“時尚女王”“網站CEO”……當然也不乏“話題女王”的負麵稱呼。對此,達貝妮淡定地說:“每一個稱呼,都代表著我人生的一種顏色。這些顏色綜合到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達貝妮。”
憂鬱藍:阿裏巴巴最具影響力人物
1981年,達貝妮出生在上海。她三歲時,父母離異,母親遠嫁日本。上學後,她早早學會合理規劃安排自己的生活,學習從不讓父親操心,多次進入全國物理、數學大賽前三名,芭蕾舞跳得出類拔萃,11歲獲得英國國際芭蕾舞比賽第二名。隻是,母愛的缺位給了達貝妮孤獨、憂鬱的藍色調。
2000年,達貝妮高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在同學眼中,她是一個不合群的人,她也萌生了買房子住到校外的想法。很快,她就在學校附近選了一套小戶型的房子,並用母親從日本彙來的四年學費付了首付。一番辛苦裝修後,為了檢驗自己的成果,她將房子的照片上傳到了二手房交易網站。當有人開出一倍的價格購買,她果斷地把房子賣了。短短三個月,達貝妮就賺了十幾萬元。
大二時,憑著對時尚媒體的偏好,達貝妮組建團隊做起了消費娛樂DM雜誌,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創業。雜誌介紹在上海吃喝玩樂的信息,目標人群是都市白領。達貝妮開始到處奔走遊說商家,與許多消費場所談判。很多商家看到這樣一個柔柔弱弱的小姑娘,大都不買賬。但達貝妮毫不氣餒,底氣十足地說:“我們可以幫你們在本市發行量近兩萬冊的DM雜誌上免費投放廣告,並向讀者推銷會員卡,待你們收到效益後再返點給雜誌,這對你們而言是一樁不賠本的買賣,何樂而不為呢?”會員卡消費這種新穎的營銷方式讓商家有了興趣。初戰告捷,百元的會員卡銷售了數萬張,商家的返利不菲,達貝妮的創業初見成效。
達貝妮一腳踩進了“財富之門”。自始至終,達貝妮都是在求學過程中進行著自己的事業,大學畢業後,她繼續攻讀了法學碩士學位。
2001年,她與長她12歲的男友戀愛。因為深愛男友,每次發生爭吵都是達貝妮先妥協,可是,這仍無濟於事。三年後,他們以對簿公堂的形式宣告分手。感情生活的沮喪,讓達貝妮更加堅定地投身事業。2005年,她在淘寶網上注冊“香港米蘭店”。為了平複那段千瘡百孔的感情,她一方麵賣掉閑置品,另一方麵寫些緩解情緒的心情文字,無意間催化出了新的“化學反應”。
達貝妮精心裝扮著小店,將店鋪分為“奢華”“米蘭”“時尚”“高貴”“超低價”以及“誘惑”等風格。她會為一款太陽鏡配上這樣的文字:“我想,每個女生都會喜歡戴上一副太陽眼鏡:你便不需要眼部化妝,就可以輕鬆自信地麵對鏡頭,可以和太陽輕吻,坐在街角的咖啡館喝杯咖啡,愜意地看看路過的一切風景,你便有了一份藏在背後的美麗……”文藝範兒的前衛形象使得她的店鋪點擊率直線上升,她的生活中投進來更多的陽光色彩。
慢慢地,達貝妮將“香港米蘭店”融入大量國際時尚元素,她還為店鋪拍攝了時尚大片,一度成為眾多粉絲穿衣搭配的出行指南。短短時間,她的小店就在上萬家網店中脫穎而出,點擊高達400萬次,創下淘寶網上的紀錄,達貝妮因此當選阿裏巴巴“2005年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
紛擾黑:網絡上的“話題女王”
網店的成功運營讓達貝妮聲名鵲起。記不起從哪天開始,“富二代”“二奶”“作秀”“失信”等帶著貶辱的詞彙紛紛向她砸來。達貝妮進入了黑色地帶。
大家好奇的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女孩憑什麼坐擁如此巨大的財富?有人在網上發帖說:“據我們的跟蹤調查,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男人經常幫達貝妮付錢買名牌包、衣服等,她很可能是被一台灣黑幫富豪包養的二奶!現在那個男人可能跑路了,她就要把這些名牌物件脫手轉成現錢。”
達貝妮哭笑不得,她不明白為何自己辛辛苦苦經營來的財富,卻被冠以如此惡名。不久,還未緩過神的達貝妮又陷入了店鋪“誠信危機”中。店內物品牌子“SECREAT LOVE”官方定位是美國洛杉磯的品牌,價格昂貴。有買家質疑,這個珠寶牌子根本不存在,有可能標簽是達貝妮自己製作的,價格是她自己定的。這使一向視誠信為商業之本的達貝妮遭受到了極大打擊。“網店裏出售的商品無論昂貴、便宜,都是我自己一分一毫購買積累起來的……”起初,達貝妮會做出強力解釋,但種種解釋在輿論麵前顯得軟弱無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翻出了達貝妮曾經的愛情故事做文章。有人質疑說:“看了你一段又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再看看你鏈接在每段故事後高價拍賣的‘寶貝’,讓我十分驚詫,那些不現實到極點的愛情,和那些現實到極點的品牌,上下銜接得竟然如此巧妙自然!”有人更直接地說:“你不會是與淘寶網合夥炒作,意在打造超越芙蓉姐姐的網絡新形象吧!”她在網上拍賣東西時,留的是自己的手機號碼,引來很多心懷鬼胎的男網友每天夜晚的電話騷擾。達貝妮幹脆在網上公然寫道:“我是同性戀,對男人沒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