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鄧寶珊出城談判(1 / 3)

24.鄧寶珊出城談判

第三次和談

此時此刻的傅作義,可以肯定地說,他在進退維穀,左右為難.和談,是他所向往的,又是他很懼怕的;死守,他早已沒有了這個力量,可他又不甘心自己當弱者……

難道不是嗎?

他明明讓周北峰電告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1月14日午夜前作答複這個限期太急促,沒法執行,可是到了這一天他還是如期地派出了以鄧寶珊為首席代表的和談組到了解放軍營地;

明明已經派出了鄧寶珊去與解放軍和談,他卻又下令讓天津守敵陳長捷死守津門,與共軍拚搏到底……

也是1月14日這一天,毛澤東主席發表了《關於時局的聲明》,聲明指出:

“中國第一名戰爭罪犯國民黨匪幫首領南京政府偽總統蔣介石,於今年1月1日,提出了願意和中國共產黨進行和平談判的建議.中國共產黨認為這個建議是虛偽的。這是因為蔣介石在他的建議中提出了保存偽憲法、偽法統和反動軍隊等項的全國人民所不能同意的條件,以為和平談判的基礎.這是繼續戰爭的條件,不是和平的條件.……中國共產黨聲明:雖然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充足的力量和充足的理由,確有把握,在不要很久的時間之內,全部地消滅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殘餘軍事力量;但是,為了迅速結束戰爭,實現真正的和平,減少人民的痛苦, 中國共產黨願意和南京反動政府及其他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軍事集團,在下列條件的基礎之上進行和平談判.這條件是:(一)懲辦戰爭罪犯;(二)廢除偽憲法;〔三)廢除偽法統;(四)依據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反動軍隊;(五)沒收官僚資本;(六)改革土地製度;(七)廢除賣國條約;(八)召開沒有反動分子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接收南京國民黨反動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

在此聲明發表的前兩天,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由河北薊縣孟家樓村,向前推進到北平郊區的通縣宋莊。

鄧寶珊,1894年生於甘肅天水,早年參加同盟會,辛亥革命時在新疆參加了著名的伊犁起義.1916年在陝西參加討袁軍, 當時任連長。1917年以後先後任國民黨第二軍旅長、師長,1927年升任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後又任第八方麵軍總司令.1933年應楊虎城將軍之邀來到蘭州任甘肅行署主任兼新一軍軍長,1936年西安事變時積極支持張、楊二將軍.1937年他在陝北愉林任二十一軍團軍團長兼新一軍軍長.解放戰爭期間,他是華北“荊總”副總司令。兼管陝綏邊區總司令.正當平津戰役緊張之際,鄧寶珊不在北平,常住綏遠的包頭.

鄧寶珊在北平和談的關鍵時刻能被傅作義請出來任和談代表,除鄧本身所具備的素質外,還與其和共產黨以至毛澤東主席多年來有過較頻繁的交往有關係。早在抗戰時期,鄧寶珊就三次途經延安,每次都受到毛澤東、朱德、周恩來、林伯渠、賀龍等領導人的熱情接待,毛澤東曾幾次與鄧長談,彼此知情知心較深.那時國共兩黨合作抗日,兩家是睦鄰關係,延安和愉林之間的邊境交通要隘雙方均未派兵駐守,鄧寶珊赴西安、重慶等地開會,通行無阻.毛主席當時對延安的同誌說:“鄧先生是國民黨裏的聯共、抗日派,我們對他的團結方針不變.他如有困難,我們應按對國民黨軍隊區別對待的原則,給予政治上、物質上的幫助.”在以後的日子裏,毛、鄧之間經常有書信來往,光是毛主席給鄧寶珊的信至少就有十封以上。鄧的案頭經常放著毛主席的著作單行本和延安出版的《解放》、《八路軍軍政雜誌》等刊物,他經常和身邊的人員談論毛澤東著作中所闡明的辯證法,稱頌毛澤東主席讀書甚多,學識淵博,對問題看得遠、看得深.鄧寶珊對毛澤東的欽佩、敬仰是許多人都知道的.

也是在抗戰期間,駐守在榆林的鄧寶珊與傅作義有了較為頻繁的接觸,他們相互敬慕,關係甚密.傅作義、鄧寶珊、馬占山曾結拜為結義弟兄,盟誓互為依存.

鄧寶珊反對蔣介石的內戰政策,主張國共合作,共同治理國家.他第三次路過延安時,參觀了邊區軍民大生產成果展覽會,對大生產運動的成果十分讚揚.他還出席了邊區勞動英雄大會,在會上講話時提高嗓門說:“我是大家的朋友!”得到了與會者熱烈的掌聲。

1948年8月,在傅作義的要求下,鄧寶珊就任華北‘剿總”副總司令駐守包頭.不久,鄧寶珊就飛往北平住了一月有餘。多次與傅作義交談國內時局演變問題,並反複研究華北戰局的發展前景.鄧認為現在必須聯合其他一切力量,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起義歸向人民,方能取得共產黨的諒解.傅作義雖然也曾萌動過起義念頭,但想到自己有幾十萬大軍,認為隻能在一戰而勝的情況下與共產黨講和,這樣既可保存實力,又可不擔“有辱名節”的名義.由於認識上的差距, 當時兩人對起義問題未達到十分明確的交換意見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