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風箏季節

各種各樣的風箏由各種各樣的線牽在各種各樣的手中。其實最喜歡的是那各種各樣的手勢。天空下的手勢,無論是青春的還是蒼涼的,都很美,特別是,當它們還握著風箏的線。

那是無可明言的手勢,而手勢代表心中所想。

春天的風箏,如同羽毛一般地空中飛舞。

但脫離了翅膀的羽毛,不是飛翔而是飄零。

因為它的命運,掌握在風的手中。

#3#河裏小魚遊啊遊

這個神氣地撒尿的小孩是我的兒子,當時他隻有五歲。奇怪,僅僅是一幅黑白刻紙,竟然讓所有見過他的人認出了他!他的大腦袋,可愛得無法描摹,他的長睫毛,長而卷曲,活像洋娃娃。他在幼兒園學的第一首歌就叫做《河裏小魚遊啊遊》。歌詞好像是“河裏小魚遊啊遊,搖搖尾巴點點頭……”於是我想象著他向著河裏小魚撒尿,而小魚張嘴接尿的場景。這張刻紙當然不是最好的,卻是最著名的:我和孩子爹兩個單位的同事們,人人複印了一份珍藏起來,至今說起,依然記得。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懂得遊戲規則。孩子不厭其煩地設定三支火柴棍是爸爸、媽媽和孩子,火柴盒則是他們坐的大汽車。

爸爸自然在前麵開車,爸爸兜了一圈又一圈,火柴盒的底子漏了,一支火柴掉了出來,這是孩子,而媽媽則奮不顧身地跳出來救孩子,這時車停了,爸爸走出來,母子兩人都獲救了,自然,他們誰也沒受傷。在這個小小的遊戲裏,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關係展現出來,指導孩子這樣做的是一種深邃的命令,那是上天的口述,使整個遊戲像一場清醒的夢幻,最初的神話便誕生在這遊戲的懷抱裏。

孩子著迷於這種遊戲,他們可以不斷虛構情節變幻舞台背景以代替逃學的快感,仿佛在一個絢麗的夏日一隻小老鼠逃離了老貓的追逐跑到一個布滿塵土的老古玩店漫遊,老鼠盡可以做各種遊戲而惟獨不要打碎古玩店裏的珍寶。

#3#幕落

幕落時分,也就是落寞時分。那個女子孤零零的背影朝向我們,而整個劇場的座位與大幕布,多麼像監獄的鐵窗與鎖鏈啊!

那女人坐在那裏,儼然是一位神話中的人物。她的頭發高高盤起,上麵插著一支毛絨絨的鳥羽,從額頭沿麵頰一側垂下,遮住了大半張臉。她穿了一件黑衣,透出肌膚的芳香,似乎又有些海藻的腥氣。她用一隻眼詭秘地盯著麵前的幃幕,那隻眼發出幽暗的銀藍色的光,像是伏臥著的銀色蠑螈。

#3#櫥窗

櫥窗的特征是清晰和通俗易懂,這是一幅市民日常生活的風俗畫。母親和可愛的小女兒攜手站在櫥窗前,一個伸長脖子看著美麗的時裝,另一個吮著手指盯著令人饞涎欲滴的大蛋糕,惟一的危險在於那個小姑娘踩著的大球,沒準兒下一秒鍾我們就會看到小姑娘從大球上摔下來一正如那句名言:誰也無法預測下一秒鍾會發生什麼事。當然,更大的可能是,小姑娘穩穩地站在大球上,還得到了那個美好的大蛋糕。

打我很小的時候,神秘和魔幻便浸透了我想象的空間:走進水果店我會想起夏娃的蘋果,想起那株掛滿了蘋果的智慧之樹,想起首先吞吃禁果的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徜徉在月夜的海灘,我會想象有一個手持星形水晶的馬頭魚尾怪獸正在大海裏慢慢升起;走進博物館,我會突然感到那所有的雕像都一下子變得透明,像蠟燭一樣在一座空蕩蕩的石頭房子裏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