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中華奇葩香,域外人猶愛
對聯,是我國獨具的一種文學樣式。它形式靈活,語言簡煉,含意豐厚,音律和諧。因而這一文學樣式在我國相傳千年不衰,同時國外亦有不少興致頗濃的欣賞者和撰寫者。
1880年,加拿大總督麥克唐納從中國招募7000餘名勞工去修建鐵路。鐵路完工後,多數人卻無錢返回祖國。麵對煙波浩淼的海洋,他們隻有長籲短歎。為了表達他們的思國懷鄉之情,華人們便捐款募資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大洋之濱建了一座"望鄉亭"。亭成,一位加拿大友人即書一聯於其上:
遙望中華數千裏,不知何時能返家。
這副對聯盡管不算工整,但卻質樸曉暢,情真意濃,表達了華工們悠悠懷國念鄉情思,傾吐出海外遊子的滿腹辛酸,同時,也流露出撰聯者對這些離鄉萬裏不得歸者的深切同情。
鑒真是著名的唐代僧人。為了促進中日文化的交流,加深中日人民的友誼,他曾頂風破浪,曆盡危難,飄洋過海,東渡日本傳經送寶。為了紀念這位為中日友好而用盡心力的使者,後人在他的家鄉江蘇揚州建了鑒真紀念堂。紀念堂前,高掛著日本友人長屋王撰寫的一副對聯: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對聯寥寥八字,卻意味深長。上聯寫中日山川之異,兩國相距之遙,這便會讓人們聯想起當年鑒真和尚東渡日本之苦。下聯說中日兩國同風共月,情如一家,可知鑒真為促進中日友好德無量,功不朽。對聯既有對鑒真功德的勢情稱頌,更有對中日世世代代友好的真誠祝願,表達了兩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1936年,魯迅先生逝世,著名的美國作家斯諾即撰寫了一副挽聯托人送到上海魯迅先生的追悼會上:
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呐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此聯寄托了撰聯者對逝者的無限哀思,頌揚了逝者的偉大功績,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的讚佩之情。更巧妙的是,上下聯尾分別嵌入了魯迅小說集的名字"呐喊"和"彷徨",且全聯渾然一體,意思貫通,無雕鑿之痕,無拚湊之嫌,構思之巧,遣詞之妙,令人歎為觀止。
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生機盎然,光耀五洲,域外人樂意揮毫撰對聯,便是一個小小的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