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左宗棠為了胡雪岩的緣故,一不怕碰釘子,二煞費苦心做文章。他開始打算在賑案內保舉胡,經與陝甘總督譚鍾麟商議,覺得縱然獲皇帝特旨諭允,也難過部驗一關,於是,在1878年3月26日(光緒四年二月二十三日),左宗棠上疏請求皇帝飭令吏、兵兩部於陝甘、新疆保案從寬核議。第二天,他又寫信給譚鍾麟,其中提到:
即以時務言之,隴事艱難甲諸行者,部章概以一律,亦實未協也。......胡雪岩為弟處倚賴最久、出力最多之員,本為朝廷所洞悉,上年承辦洋款贍我饑軍,複慨出重貲恤茲異患,弟代乞恩施破格本屬有詞,非尋常所能授以為例。......如尊意以陝賑須由陝西具奏,則但敘雪岩捐數之多,統由左某並案請獎,亦似可行。
4月12日(三月初十日),左宗棠又寫信給譚鍾麟,說:"實則籌餉之勞惟雪岩最久最卓,本非他人所能援照,部中亦無能挑剔也。"10天以後,左在給譚鍾麟的信中指出:盡管黃馬褂非戰功卓著者不敢妄請,但它大致依照花翎的章法,胡雪岩既然已得花翎,已類似戰功之賞,而且他對全國各地水旱災害賑捐達20萬,誰能比得上?由此左認為替胡雪岩奏請黃馬褂似亦並不為過。
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左宗棠終於在1878年5月15日(光緒四年四月十四日)鄭重地上了《道員胡雪岩請破格獎敘片》,除記述胡雪岩辦理上海采運局務、購槍借款、轉運輸將、力助西征的勞績,還長篇累牘地羅列了胡雪岩對陝西、甘肅、直隸、山西、山東、河南等省災民的賑捐,估計數額達20萬內外,"又曆年捐解陝甘各軍營應驗膏丹丸散及道地藥材,凡西北備覓不出者,無不應時而至,總計亦成巨款,其好義之誠,用情之摯如此"。左宗棠在奏件中還發誓:"臣不敢稍加矜詡,自蹈欺誣之咎"。這樣,胡雪岩既有軍功,又有善舉,還有被朝廷倚為肱股重臣的左宗棠的擔保,清廷果然批準給胡雪岩穿黃馬褂,皇帝還賜允他在紫禁城騎馬。胡雪岩在杭州城內元寶街的住宅也得以大起門樓,連浙江巡撫到胡家,也要大門外下轎,因為巡撫品秩隻是正二品。乾隆時期的鹽商曾因巨額報效而獲紅頂,但像胡雪岩這樣既有紅頂子又穿黃馬褂、享有破天荒殊榮的卻是絕無僅有,難怪這位特殊的官商被人稱為"異數"。
胡雪岩具有亦官亦商的雙重身份,既有官的榮耀,又有商的實惠。但他並不高坐衙門、拍木升堂,而仍以經商為職業,這說明他隻是想借助於職銜、封典來抬高自己的身價,增強自己在商業中的競爭能力,換一句話說,胡雪岩的紅頂子、黃馬褂是服務於他的生意經的。
胡雪岩如此修為,的確值得當今商界人士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