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兩種不同的植物人生

我們總愛以小草來讚譽堅毅不撓的生命。它們穿山裂石,無堅不催,塵世的一切,幾乎都無法阻擋住它們的生長。

就樹而言,生命力最為旺盛的白楊樹與之相比都遜色三分。茫茫的戈壁灘上,白楊樹像極了威武挺拔的士兵。在空曠的天際下,獨自履行著神聖的職責。不過,這些都無法抵擋住小草的趨勢。倘若,這白楊樹是在小草的生長範圍之內,那麼,他勢必會遭到侵犯,並且無從反抗。

那些身形矮小的綠叢,定會穿破他的根土,抽出新芽,同他爭奪著半丈方圓之內的陽光雨露。白楊樹即便憤怒了,張開身形,阻擋所有的養分撲撒大地,它們也會從他的體內奪取營養,步步茁壯。

客觀的事實告訴我們,草是偉大的,與之相比,樹是渺小的。

再仔細想一想,我們路過漫漫山野,或是園中小地。腳下踩過的是什麼?對,是那些生機昂然,頂立向上的雜草。它們被踐踏,被淩弱,被迫不得不消亡於大地。這樣的生命,最後隻得插上幾個公德牌來加以維護,甚至,依靠條例的強製性實施來作為最好保障。

再看看樹,風雷霹靂,和草一般桀驁地立於天地,但是,麵對人類的腳步,他卻從不畏懼,從不躲閃,更不會因為這樣的腳步而淡然消亡。

草的生命,與此時的樹相比,便顯得太過於脆弱。它們沒有真正生長的夢想,它們的生長,隻是一種盲目的生長。山野,石罅,漏縫,牆角,暗窗,隻要有可能的地方,它們都會進行生長,都盡可能地保留著“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遺傳因子。

樹的生長,是需要苛刻條件的,陽光,土壤,水分,缺一不可。倘若缺少了其中一種,他便寧願在土壤中就此死去,也不會頂裂土壤,現出自己的身形。他的生長,是一種價值的蓄謀,是要完成一項神聖的使命。

草的人生,是一種被動的人生。它們所懷有的僅是我不得不成功的態度。它們不得不生長,倘若不生長,它們便會死在亂石裂縫暗地之中。但它們生長出來,一樣要在自滿中經受著隨時被生物吞噬,被人類踐踏的命運。

樹的人生,是一種主動的人生。他從始至終都是在朝著我要成功的態度邁步。一片綠葉,一根枝椏,都是他積蓄努力之後的結果。他所要完成的,所要奔赴的戰場,是一般植物無法達到的境界。他在居於籬離下的時候就暗自決定,要立於天地之間,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承載靜夜的第一束清輝。

活著,他是世界的一片綠意,給人送去清涼,遮風擋雨,讓人仰慕。死後,他是世界的一隅一牆,構築人類的安全堡壘,供人敬畏。

樹的人生,是每個人該去夢寐和奮鬥的人生。草與它的根本區別,不是身形外觀的反差,而是在於生長價值的不同,在於內心態度的迥異。

致女兒的和平書

這封信,如果從你的出生寫起的話,我想,大抵可以成為幾本轟轟烈烈的回憶錄。但我不能那樣。因為今天寫這封信的主要目的,還是在於和解你我之間的矛盾。

事情要從那個男孩的禮物開始。當我第一次見你與他在一起時,實質我並未在意。我想,你們僅僅隻是普通的同學關係。可你們那不約而同的慌張神色,偏偏就此將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告破。

我能看出,你喜歡他。的確,那男孩實在討人想念。在這千鈞一發,手足無措的時刻,他還能主動地向我禮貌問好。可見,他是個極有修養之人。

在你們尚未顯山露水時,我並不打算幹涉你們的交往。畢竟,十六七歲的年紀,誰都有過這樣素潔的情感萌動。但事實無意間證明,你們的思緒,早已超出了普通朋友的範疇。

接到期末成績單的那個下午,我一直在苦苦躊躇,該如何向你坦誠我內心的恐慌。你無法明白,一位父親在此時此刻的劇烈掙紮。我既想給你完整的,無怨無悔的青春回憶,又想讓你有光明輝煌的人生前程。

興許你會覺得,這是根本不曾衝突過的兩件事。但生活的經驗已經告訴我,我隻能幫助你選擇其一。

直到你的生日緩緩來臨,我都不曾想好該以怎樣的方式與你促膝長談。為了不讓你有任何思想上的壓力,我不但對成績的失落隻字未提,還微笑著做了大桌的飯菜招待你的朋友。飯後,我從你的眼中讀到了前所未有的感激。

我並不能因此打消內心的念頭。當夜,我趁你興致未散,主動與你攤開了牌麵。你停止了撕扯禮物盒的雙手,愣愣地看著我。我知道,你心裏一定充滿了不悅。

你繼續剝著層層疊疊的禮物盒。那男孩的禮物終於粹不及防地閃入我的眼簾。多麼精致的一個音樂盒啊!你剛打開,那流水般的音樂便悠然響起。這首曲子的名字叫做《致愛麗絲》,這個音樂盒內裏的字是一見鍾情。

我承認,我在那一刻失去了些許理智。我從你手中奪過那個精致的音樂盒,並將它重重地甩出了窗外。清脆的聲音如同一匹脫韁的野馬,衝破了我們彼此最後的防線。

你摔門痛哭後的第8個小時,我以反思的姿態,在廚房裏寫下了這封信件。此刻,你似乎還是不肯見我。但我還是有必要讓你明白,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我相信,你會用一種理智的方式來處理我和你,你和他之間的關係。畢竟,十六七的如花年紀,不能因一時春明的美麗,而葬送了後來的無限花期。

如果他真的喜歡你,我想,他一定願意等你。另外,你也不能忘記,這世間有另外一個男人,比他更加疼惜你。因為在你還未出世之前,他便已經不計後果地愛上了你。

被謊言成就的人生

他在念大學之時,學的是經濟學這一門課程。但是,他的成績並不拔尖,甚至,還有些駑鈍。他開始厭倦一切學科,甚至,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是研究經濟學的料兒。

一次課堂中,教授講解《微觀經濟學》裏的某一環節。他坐在教室裏發呆,恍然看到了書中有一個人名,那便是當今在學術界赫赫有名的鮑伯爾教授。

他頓時心生仰慕。心想,如此有成就的人物,一定有著非同一般的洞察力和社會經驗。於是,他很想跟教學書上的鮑伯爾教授見個麵,哪怕是說上幾句話都好。這個念頭,讓他恍惚了很長時間。

後來,一次機緣巧合之下,他得到了這位教授的地址。那些天,他幾乎把自己一生想要說的話都逐一整理了一遍,而後挑揀重點,寫成書信,郵給了這位鼎鼎大名的經濟學教授。

說實話,我未曾夢想過回信。隻是需要有那麼一個博學多才的對象聽他訴說出心裏的困惑。許多天後,頹靡的他收到了一封特別的越洋信件。他幾乎不敢相信,這位縱觀古今的教授,竟然給了寫了回信!

末尾,這位教授說了這麼一段讓他熱血沸騰的話:“一個年輕人有你如此之衝勁,日後,一定能成為偉大的經濟學家!”

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名滿世界的教授,不但耗時給他寫了回信,還預言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對於這位教授說出的話,他沒有半點懷疑。他相信,這位教授一定是依靠過人的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得出的這個結論。既然他有著那麼高的天賦異稟,為何不好好學習,將來成就一番事業呢?

從那天開始,他恍然脫胎換骨,如換了一人。他努力學習課堂上教授所傳達的知識,課後複習,鞏固。利用課餘時間尋找大量的資料,求證,思考。沒有人知道他為何有著如此巨大的轉變。隻有他知道,是心裏的一顆夢想的種子正在破土發芽。

大學四年,他每一個時刻都在暗自告訴自己,一定要憑借優異的成績在畢業之後出國留學,攻讀博士。

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憑借自己的汗水與努力,拿到了美國諾頓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幾年之後,他因表現突出,被聘請留校任教。

興許是命運的捉弄,他竟然在那個時刻,遇到了當年給他回信的鮑伯爾教授,並與他成為同事。那時的他,已經在許多刊物上發表過論文,小有名氣。可這位鮑伯爾教授並不知道,這就是當年給他寫信訴苦的中國大學生。

他喜出望外,拿著當年鮑伯爾教授給他的回信,特意登門拜訪,打算一報當日恩情。殊不知,這位被他視有再造之恩的教授卻在得知此事後誠惶誠恐地說:“對不起啊,對不起,我當年都是胡說八道的!”

頓時,天旋地轉。可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再不可重返。即便這真的是一個天大的謊言,他仍舊感激,因為,正是這個謊言,成就了今日了的他。

他便是今日的長江商學院教授以及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講座教授,被媒體尊稱為“郎監管”的一生致力於保護中小股民正當權益的經濟學家——郎鹹平。

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她名叫莎莉·拉斐爾,自小便立誌要成為一名電台主持人。可遺憾的是,當時的所有美國電台,都隻聘用男性。因此,當她成年涉足這個領域之後,隻能遭到永無休止的拒絕。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終於被一家電台破格錄取了。她大喜過望,如同抓到了救命草一般。她暗自下定決心,要把所有熱情和精力都奉獻於這個職業。可事與願違,已經習慣了男性播音員的聽眾們,無法接受她的忽然出現,很快,她便被電台以“跟不上時代”為由,漠然辭退。她的人生,又再度陷入了一片黑暗與空茫。

無路可尋的她,輾轉來到了波多黎各,她以為,她將會在這裏找到希望的種子。可命運,又再一次給她出了一道難題——在美國長大的她,根本不會西班牙語。

她不願放棄最後的光亮。潛心苦讀,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來學習陌生至極的西班牙語。後來,在波多黎各,她終於得到了一個外出采訪的機會。這個在她看來是至關重要的采訪,實質僅僅隻是一家通訊社委托她前去多米尼加共和國采訪正在進行的暴亂,就連途中的差旅費,也是自掏腰包。

有人認為,她一定是想工作想瘋了。

鼓足勇氣之後,她主動找到了一家廣播公司的負責人,並向他談起了自己的節目構想。許久之後,此人終於對她的構想產生了興趣。於是,微笑著告訴她:“公司一定會喜歡的!”

她開始了興奮異常的等待,她甚至已經想好,第一個節目該說些什麼。可不幸的是,這位廣播公司的負責人,在說完這句話之後,便不明離去。她的美夢,又再一次被冷酷的現實所擊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