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新聞界第一夫人

1920年,海倫·托馬斯出生在肯塔基州的一個移民家庭。屋內共有9個孩子,而她,則排行老七。盡管父母一字不識,海倫還是無法消減自己本身對文字的莫名情感。於是,12歲那年,她在班裏大聲宣布,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記者。

從韋恩州立大學畢業之時,海倫已然22歲。她以探尋堂姐為由,義無反顧地留在了華盛頓。她知道,若要實現心中堅定不移的夢想,就一定得駐足在這個以政治為根本的城市。

她懷著無比的激動的心情,擔任了第一份工作。雖然,這份工作僅僅隻是在《華盛頓每日新聞》報社裏麵打雜,但她知道,隻要自己努力堅持,就一定會成為報社記者。

事如所願。幾年後,她終於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了該報社的一名普通記者。可遺憾的是,她還未來得及為這樣的現實歡欣鼓舞,便不幸碰上了《華盛頓每日新聞》報社的大幅裁員。毫無疑問,沒有任何業績的她,遭到了無情的解雇。

生活陷入一片混亂的海倫,並沒有就此放棄自己的夢想。她一直在默默堅持,等待某個機會成熟。直到1960年,肯尼迪當選總統,海倫才被調入合眾社白宮記者站,開始了讓她璀璨一生的事業——白宮報道。而此年,海倫已滿40周年。她的雙眼開始爬上細密的魚尾紋,秀發也逐漸失去了少女時代的光澤。

她以為,她就此便可以進入白宮,參加舉世矚目的記者招待會。可事實上,那時,白宮根本不允許女記者參加任何重要的記者招待會。一次,海倫瞅準了機會向肯尼迪抗議:“如果作為美國合法記者的我們都不能參加的話,那麼,你也不應該參加!”海倫的義正嚴詞,立刻得到了無數女記者的高聲呼應。

迫於無奈的肯尼迪不得不同意,女記者也可以參加白宮舉辦的記者招待會。從此,莊嚴肅穆的白宮內廳,因海倫的聲音,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女記者。

之後的許多年裏,海倫幾乎總是一個站起身來向總統發問的白宮記者。她的問題,更是以刁鑽古怪,一針見血而聞名。也是由此,1975年,她毫無懸念地成為了白宮記者團團長。

每次參加作為黃金時間,麵向全國現場直播的記者招待會時,這位白宮記者團團長就會神情肅穆地戴上兩隻手表,以便把時間準確地控製在30分鍾以內。時間一到,不論采訪是否結束,她都會理直氣壯地站起來宣告:“謝謝你,總統先生。”

一次,裏根在白宮記者招待會上遭遇到了尖銳問題的狂轟濫炸,他艱難至極地應對了25分鍾後,終於忍不住冷汗涔涔地地掃了一眼海倫,眼神似乎是在求救:“可以結束了嗎?”海倫對了對表,然後搖搖頭,堅定地告訴他:“總統先生,還有整整5分鍾!”

站到白宮新聞發布廳的講台上時,麵對這個睿智的女人,肯尼迪可能已經讓助手們事先幫他預測好了會場上可能出現的90%的提問;尼克鬆想必已經瀏覽過各種重要文件的摘要,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卡特的手稿上也許已經備好了當年各界的所有事件和數據;裏根則可能緊張得手足無措,語不成句,即使在戴維營休假也不忘“時時練習”……

《華盛頓郵報》曾對海倫如此評價:“不用懷疑,40多年來,當這個女人走近時,總統們就會發抖。她有刀子似的舌頭和利劍般的智慧。”,而她卻在其新書《民主的看門狗》中,作此回答:“多年來,我總有機會質問這個國家最有權力的公仆——美國總統。我承認,對這個職位我抱有敬畏,可並不是對占據這一職位的那個人”,因為,“我們的職責不是去敬仰一個領導人多麼德高望重,而是不時地把他們擱到聚光燈下,看看他們是否有負民眾信賴。”

這位言辭犀利,連續向9任總統發難的女人,不但沒有失去先有的光環,反而讓總統們對她越發敬重。

1984年,裏根在她獲得美國新聞俱樂部“第四權利獎”時,致以賀詞:“你不僅是一個優秀的、受尊敬的專業人士,你也已經成為美國總統的一部分。”

1995年,海倫75歲生日。當政總統克林頓前來賀壽,並贈送其一份尤為珍貴的禮物——為時15分鍾的獨家專訪。

1998年,白宮記者團在政府的支持下以她的名字,設立了海倫·托馬斯終身成就獎。她成為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記者,也成為了全世界名副其實的“新聞界第一夫人”。

這世界不管如何地物欲橫流,權貴交錯,其實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些一直在努力發出真實聲音的人。

三告鐵道部的男人

五年前,一位普通的男人從北京西站乘坐T513次城際特快回石家莊。就在這趟擁擠的列車上,他與餐車的乘務員發生了激烈的爭執。

原因是他在餐車上買了一瓶3塊錢的礦泉水而沒有領到等額發票。列車員笑了,說自古以來,火車上就沒有發票。許多乘客都勸慰他,說火車上的確沒有發票,也不可能因為一瓶礦泉水給乘客配備發票。

他在列車上漸漸安靜了下來。所有都以為,這件滑稽的事情已經結束。卻不知,他已將一張狀紙,遞上了北京鐵路法院,上麵赫然寫著——被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鐵道部。他的理由很簡單,就是乘客在鐵路餐車用餐後無法獲取正式發票,這種霸王條款,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所有人都說他瘋了,而同年11月,北京鐵路法院也以不是鐵路餐車沒有發票,而是他沒有用內部收據換取發票為由,駁回了他的訴訟請求。

12月7日,這位普通的男人再度乘坐火車,又因在餐車購物沒有獲取正式發票和列車員發生了爭執。事後,他又以相同的原因,將北京鐵路局和太原鐵路分局告上了法庭。

無可厚非,他的請求再度被駁回。他徹底成了人們眼中的異類。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又呈上狀紙,把鐵道部告上了法庭。僅僅四個月的時間,他便以在火車餐車購物之後不能得到正式發票為理由,連續三次把“鐵老大”搬上了法庭。

這一次,北京鐵路法院終於判他勝訴了。這一結果,迫使鐵道部不得不向全國各鐵路局發出《關於在鐵路站車向旅客供餐及銷售商品必須開具發票的通知》,結束了中國火車不向乘客開出發票的曆史。

所有人都以為,他會因此和鐵路工作人員結下梁子。當他再次乘坐T513次列車回石家莊時,在餐車上買了一個盒飯,他尚未開口索要發票,列車長便親自走了過來,輕聲詢問:“先生,您是現在要發票呢,還是我呆會給您送過來?”

次年4月27日,他因到忽然漲價的火車票而大怒不已,再次將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家鐵道部告上了法庭。理由非常簡單,鐵道部2006年春運漲價不開聽證會的程序實屬違法。

當許多人都在嘲笑他的時候,勝訴的消息再次傳出。這個不可思議的審判結果,致使鐵道部在2007年1月10日上午11點突然宣布,決定廢除實行了14年的春運火車票漲價製度,並且公開承諾,今後春運不再漲價。

這個瘋狂的男人就是因打破霸王條款而被新浪網和《環球財經》雜誌聯合評選為“構建經濟和諧十大受尊崇人物”,並先後被提名為2005中國法製新聞人物,2005年度十大法製人物的郝勁鬆。

這兩起兩起案件分別入選2005中國十大案件,2005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郝勁鬆也以“維權戰士”的身份被載入《2005中國法治藍皮書》。

他說:“人們在強大的力量麵前,永遠隻會選擇服從,但是今天如果我們放棄了3塊錢的發票,明天我們就有可能被迫放棄我們的土地權,財產權,以及生命的安全。權利如果不用來爭取的話,權利就隻是一張紙。”

當記者問他你靠什麼贏得尊重時,他說——我靠為我的權利所作的鬥爭。

抉擇自己的人生

與其他班的孩子比較,我的學生,更擅長或者更樂於炫耀。他們時常跟外班的同學說,自己的老師是一位知名作家。對於這樣的問題,我起初是懷有片刻的竊喜,因為我深刻地明白,對於這群嬌生慣養的孩子來說,隻有自己本身有了地位,所說話的才會擁有分量。

後來,我漸然發現,自己的認為與孩子們所想的,存有差異。他們越發地喜歡拿我出來炫耀。畢竟,在這一個荒涼的小鎮上,整日與文字為伍之人並不多見。

我成了他們的金字招牌。每當他們路過報刊亭,都會習慣性地進去溜達一圈,而後,指著有我名字的報刊,擠眉弄眼地說:“瞧!這就是我們老師!”於是,更多的人心生抱怨。他們開始想,為何我們的作文遲遲沒有進步?為何我們不曾有過炫耀的資本?原來,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沒有一位作家老師。

當陸續有兩位同學的家長硬是要將自己的孩子送進我的班級時,我知道,我的形象已在他們心中產生了分歧。更多時候,我不是一位老師,而是一張王牌。一張可以讓那些卑微心靈瞬間獲得滿足的王牌。

我一如既往地踏著鈴聲上了講台。我沒有像往常一般跟他們講解古文或者詩詞,隻是簡要地問了他們一些問題。

“同學們,你們覺得,我該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當我問出這個問題時,台下頓時亂成一團。有人說,我是一位優秀的作家,也有人說,我是他們的啟蒙恩師,甚至有人說,我是學生裏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