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第二國境線上”的綠色雕像群·第三章 和平使者眼中的雕像群(1 / 3)

第三篇 “第二國境線上”的綠色雕像群·第三章 和平使者眼中的雕像群

可以說,駐華使館的外交官來到中國,要想了解中國的部隊中國的軍人,目光首先落在使館門前的哨兵身上。使館是哨兵瞭望世界的窗口,而哨兵則是外交官了解中國軍人的起點。

為了達到了解中國哨兵的目的,一些外交官還采取了許多手段,他們用望遠鏡監視哨兵,用金錢試探哨兵,用美女引誘哨兵……當他們的一切手段都使用完了的時候,他們隻能是豎起大拇指,說一聲:“中國哨兵,0K!”

使館哨兵不僅用他們的形體演示出中國哨兵的力度之美,更重要的是他們用文明執勤的風範、崇高的思想境界、不卑不亢的人格、勇於犧牲的精神,深深打動了這些目光挑剔的外交官們。

A 風雨中的塑像

隻要你一走進使館區,最先進入你視線的就是使館門前威武莊嚴的哨兵,他們頗具陽剛之氣的形體和那雙自信的目光,會使你自然地產生崇敬之情。

一年四季,雨雪風霜,使館哨兵以頑強的毅力,在哨位上站威一尊尊塑像,他們深知,自己在使館門前的舉動,都在外交官的視線之內,如今大多數使館門前又都安裝了監視器,攝像機的鏡頭24小時不停地掃描,哪怕你在哨位上扔一塊碎紙屑,也會被放大幾十倍,即使晚上,使館樓頂的探照燈也把哨位照得如同白晝,一些監視器還具備紅外夜視功能。

1990年1的一天,天降人雨,戰士薑良錄正在C國領事館門前站哨。在C國領事館二樓辦公的一位副領事被暴雨驚動了,走到窗前向外張望。漸漸地,他的目光落在門前的哨兵身上不動了,臉上滿是驚訝。暴雨持續了1個多小時,薑良錄在暴雨中一動不動。副領事激動了,一把抓住身邊的中國翻譯說:“中國警官真了不起,是世界一流的!”

有些人從哨位邊走過,看到哨兵在暴雨中一動不動,還不解地起哄,說:“你看傻大兵,下雨還站在外麵,不知道向後退一退。”其實戰士們並不傻,知道隻要退後一步,就可以避雨,但是越是能見度差的惡劣天氣,哨兵越要站在視野開闊地帶。

1994年5月15日傍晚,戰士柳恩田正在聯合國計劃開發署門前執勤,一場大雨突然降臨。當時正是人們下班時間,聯合國計劃開發署是由70多個國家組成的國際機構,門前人員出入頻繁,一旦出現疏漏,就會在國際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盡管柳恩田全身淋透了,仍站在哨位上觀察出人人員。這時,開發署內的一位外交官發現了小柳,就拿著一把雨傘走出來。柳恩田很有禮貌地謝絕了,說謝謝您,先在執勤,不便打傘。”

外交官笑著豎起大拇指,稱讚說:“Very Good!”

B 架起友誼的橋梁

作為和平的使者,大多數外交官對哨兵都是禮貌和友好的,在與哨兵的交往中,通過彼此的舉動,在心與心之間架起一座友誼的橋梁。

阿曼蘇丹原大使曾多次稱讚門前的哨兵,他每次出人使館大門,無論乘車還是徒步,都主動與哨兵招手致意。有一個冬天的晚上,天降大雪,哨兵陳軍在雪地裏一動不動,雪花飄進了他的衣領,由開始的融化到後來的結冰,把整個脖了一冰了起來,一雙腳也被雪深深地埋沒了。

這時候,他聽到大使館內的門響了一下,發現大使從臥室裏走出來,踩著厚厚的積雪走到他身邊,和藹地問:“冷嗎?”

陳軍搖搖頭,的頭已經很難轉動了。大使看了他很久,對陳軍豎起了大拇指,然後返回使館,端來一杯熱咖啡讓陳軍喝下。

從那之後,大使經常在晚上給哨兵送咖啡。

大使離任的時候,特意帶著一家人到哨位上與哨兵合影留念。

1994年,戰士蔣立軍在R國使館站哨時,使館一秘走出來,對他深鞠一躬,說道警官先生,我的任期已滿,後天就要回國。”蔣立軍非常友好地點頭說道:“你在任職期間為兩國友好做出了很大貢獻,非常感謝!歡迎您再到中國來。”

1987年3月28日,加納駐華使館的大門兩側,貼出了一對大紅喜字,過往的行人都感到好奇:怎麼外國人也有這樣的風俗習慣?許多人都圍在使館門前看個究竟。

一會兒,在一陣“劈裏啪啦”的鞭炮聲中,一對黑皮膚的青年男女輕盈地走出使館,一看就知道是一對新人,在他們周圍,簇擁著不同膚色的外國人。

新娘穿著婚紗,手裏捧著一束鮮花,新郎手裏托一盤喜糖,兩人微笑著,並肩走向哨兵謝紅賓。圍現的群眾議論紛紛,說外國人的婚禮怎麼按照中國的婚俗舉行?他們找哨兵幹什麼?

行人們好奇地睜大眼睛,隻見加納公使握住謝紅賓的手說:“今天是我女兒結婚的日子,你和你的同事們日夜守衛著大使館,辛苦了,我向你和你的同事問好。”這時候,新娘羞澀地將鮮花獻給謝紅賓,新郎用流利的漢語說:“警官先生,請吃喜糖。”

謝紅賓有禮貌地回答謝謝你們,我正在執勘,有些不便,你們的心意我收下我代表我的戰友們向你們表示祝賀,祝你們新婚幸搖。”

新娘新郎滿意地笑了,親朋好友也歡呼起來。在場的群眾突然鼓掌,熱烈地向新娘新郎祝福。謝紅賓雖然沒有吃上喜糖,但他的心裏甜滋滋的,因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蠃得了外交官的信賴和好感,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一般地說,外國人和中國人的風俗習憤有很大的差異,中國人熱熱鬧鬧地過春節,而西方人卻隆重地過聖誕。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使館區外鞭炮不新,而使館區內寂靜無聲,幽暗的路燈光瀉在空無一人的馬路上,照著哨兵一張張年輕的臉龐。1986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八中隊哨兵丁元新正在南斯拉夫使館門前執勤,正當他感到一陣寂寞的時候,看到大使夫人從使館走了出來,手裏托著一個果盤,身後跟著她的兩個孩子。

大使夫人走到小丁跟前,微笑著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說:“警官先生,辛苦了,今天是你們的傳統節日,祝你快樂。”說著,把杲盤放到哨樓裏,果盤裏有蛋糕、水果、飲料。她身後的兩個孩子歡快地把一串鞭炮挑起來燃放,並拍著巴掌跳起舞來。

丁元新心雖一陣激動,他用友好的聲音說:“謝謝夫人,保護使館的安全是我的職責。”

像這樣的事例,其實數不勝數。真正愛好和平的人們,都在為了兩個民族之間的友誼而努力架設友誼的橋梁。大多數駐華使館,每逢他們的重大節日或者是中國傳統的佳節,都要向哨兵表達他們的謝意。這裏簡單舉兒例,就足以看出外交官對哨兵的敬佩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