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半日後,第一個書架上的典籍,已經被韓勝盡數收錄。確認沒有遺漏之後,韓勝便走向第二個書架,觀看其中典籍。
第二個書架上,並無武功存在,反而盡是些佛門典籍。這其中,數量最多的,便是《金剛經》的各種譯本,其次是《般若心經》,以及《六祖壇經》等禪宗經文。
顯然,金剛寺的佛學,或者和武功相關的佛學,最主要的便是這幾部了。
“金剛門以金剛為名,《金剛經》不可不看。”
“《般若心經》是大乘佛教第一經典,佛門中人自然不可不學。”
“至於《六祖壇經》,則昭示著金剛寺屬於禪宗,傾向南宗頓法。”
禪宗的創始人傳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之後,分為北宗神秀和南宗惠能。兩人都曾被稱六祖,神秀修習漸法,提倡漸悟;慧能修習頓法,提倡頓悟。其中差別,從兩人的佛偈之中,便可體會出來:
神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作為記載慧能傳法的經文,金剛門將《六祖壇經》擺在重要位置,顯然也昭示著,金剛門傾向南宗,提倡頓法修行。
“難怪神寂大師等人收徒,都是選擇資聰穎、靈秀不凡的少年。”
“像智剛那樣刻苦修行、勤勤懇懇的弟子,反而並不怎麼受到重視。”
“聰明靈秀之人,能夠頓悟的幾率,可比尋常人要大多了!”
看著這些經文,再想到這些日子所見,韓勝對金剛門的行事,更加明白了一些。
心有所悟,韓勝拿起一部《六祖壇經》,隨手打開,正好看到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法,談到《金剛經》時,六祖慧能悟出: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又向五祖弘忍道:
“何期自性,本自清淨;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一時若有所悟,陷入禪定之中。
藏經閣旁,韓勝和智覺和尚曾去拜訪的禪房中,真性大師正在修行之中,突然被藏經閣傳來的禪意驚醒。
眉頭微微一皺,真性大師凝神感應了一下,突然麵帶微笑,似是滿意地道:
“竟然這就悟了!”
“不錯,當真不錯!”
傳音將智覺和尚喚來,又是一陣吩咐。
智覺和尚聽了真性大師吩咐,雖然沒有發問,卻也懷著疑惑。
回到藏經閣中,他正想看看韓勝做了什麼事情,讓真性大師如此關注,卻聽藏經閣中,傳來一陣大笑:
“何期自性,本無動搖;”
“何期自性,本自不動!”
“哈哈哈哈……”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聲音愉悅,響徹四周,在這安靜的藏經閣中,驚醒僧人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