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
在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解讀。
風雲世界,無名的劍是一種劍道修為,劍比上,萬劍朝拜,地萬物,皆可化劍。
在那個境界中,講究的是人交感,地與眾生互相影響,象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饒善惡引起的,也是人間禍福的預兆。
所以原劇情的無名寧願劍三敗,也要保持劍之正,那是拋卻個人榮辱,為神州大局所想。
而仙劍世界,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人互不幹預。
道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萬物的本源和規律,並無人交感,互相影響之。
饒行徑,改變不晾,唯有感悟一途,向著道不斷邁進。
劍作為蜀山的第四重禦劍境界,正是劍參道。
到了這一步,蜀山弟子就能以劍,接觸道,參與到“畫畫”的人群中,同時也能用“畫作”展現對道的理解,使劍氣提升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這是一個質變。
此前的劍,都還是“劍術”“劍法”,到了劍,才能稱之為“劍道”。
劍一成,人形消失,縱世間,殊明立刻收劍,放棄劍訣對拚。
在劍道之上,他同樣是劍之境,但那是在成仙後硬生生提升上去的,與對麵那種劍自成,差距極大。
他沒有劍修的榮耀之心,有的隻是成王敗寇的逐利之念,一見對方突破,馬上改變戰術,棄了劍道,專用仙法。
“精地蘊,仙靈化氛……恭請戰神,迎護吾軀……”
“化體移型,歸精煉粹……三元聚頂,六臂移憑……”
伴隨著繁複無比的咒言從口中傾瀉而出,殊明體內積蓄的仙靈之氣猛然勃發,然後又有兩道一模一樣的聲音發出:“(複讀)……”“(複讀)……”
那不是回音,而是兩個一模一樣的頭顱,從他的腦後浮現,口中念誦著同樣的咒言。
下一刻,四條手臂再從新生頭顱所對應的軀幹中,各自探出。
三頭六臂!
神威無量!
之前的劍訣之中,白雲已然被洞穿得千瘡百孔,但在仙靈之氣的聚納下,還遮蔽著殊明的身形,使得他隻在雲深處,不識真麵目。
可當仙靈之氣全力勃發,白雲哭著被徹底撕碎,一時間上地下,都看到那三頭六臂的仙軀。
敢抬頭向上看的百姓嚇傻了,下方直衝宇的羅如烈眼珠子一凸,耀東也拉住周溪,連連搖頭,示意此刻不宜硬拚,劍聖等人則緊握劍柄,眼中浮現出視死如歸的決意。
隻因殊明此刻的形態,確實威猛高大,頂立地,那聲音更是煌煌赫赫,赫赫煌煌,煌赫煌赫,響徹地。
“今日就讓你們這等凡俗,見識一下什麼叫真正的神威仙法!”“(複讀)!”“(複讀)!”
每一位蜀山弟子,都會修習禦劍術,但到了高深之境,他們也會有所選擇,選擇別的武器與法寶。
殊明陰狠詭詐,滿心算計,不願苦修,在禦劍之術的造詣上是相對最低的,純靠後來成仙帶動。
他最擅長的,是仙術。
成仙後,是為仙法。
現在這三頭六臂,就是標準的仙法,凡人不可用。
不僅是多了兩張會複讀的嘴,四條寂寞時不定能派上奇效的手臂外,還有法寶。
殊明正麵的雙手,一手禦劍“登空”,另一手掐訣,釋放星沉地動,而此刻左側的兩隻手,環繞著一個明晃晃的琢子,右側的兩隻手,則共同托舉著一把翠綠的長尺。
此時此刻,麵對劍一斬,那翠綠長尺首先落下,隨著尺身的下落,九之上,即刻出現了無數縱橫交錯的絲線。
絲線的效果,與月淺的荷花“不染”有異曲同工之妙,都可以令來去無蹤的劍光現形。
隻是這九絕塵尺,卻是地仙之寶,仙靈之氣,妙用無窮,相當於七十二道地煞禁製合一,威儀自然要強大許多。
它往下一落,目的就是丈量地,網縛一牽
包括劍氣,也包括劍。
於是乎,縱劍明明是飛在穹之上,虛空之中,卻有種陷入重重羅網的感覺,越飛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