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兩封信(1 / 2)

姚氏派去安州的人不久便傳來消息,說是贈禮對方已經收下,兩家的信物與聘禮都已退好。

李巧慧的繼母雖不高興,但礙於虞誌遠身份沒敢多說什麼,且還將李巧慧親娘的嫁妝和該給的家產騰了出來,讓姚氏的人帶回京中。

李巧慧的繼妹倒是嫉妒得很,她不知李巧慧婚事的底細,也不知道虞府二房日後會有多慘,隻覺得李巧慧是攀上了京城的高門大戶,說話時都帶著酸勁。

姚氏的人將發生的事寫得十分詳盡,包括李家族人聽說此事後的狂喜,還有聽說老夫人即將被送回潯州時的不安。

李家如今的族長與李氏幼年相識,對她以前那些破事知曉得一清二楚,聽到虞誌鬆被趕出虞府,嚇得雙股戰戰差點沒說出話來。

最後李族長取出二百兩銀票給李巧慧添嫁妝,又另取了一千兩帶給姚氏,說是感激她這段時間的照顧之情,婚事還得麻煩她做主。

無論是族中還是李巧慧的繼母,都沒有要讓她回安州備嫁的意思,隻願她老實待在京城,婚事辦得好不好、大氣不大氣,都跟他們沒關係。

他們還巴不得低調一點,省得丟人現眼。

李巧慧也是十分厚臉皮,自打新宅那邊鬧過以後就在裏麵住下不肯走,周氏每天都要站在院子裏罵,一會兒罵天一會兒罵地,磨練了一段時間嘴皮子功夫都利索起來。

虞誌鬆成天不著家,虞啟烽也貓在虞府外院,每天到了夜裏才會摸回去,與李巧慧正是好得蜜裏調油的時候,哪裏有心思管周氏高興不高興。

虞燦每天除了去母親那兒聽聽這些消息,就是在院子裏收拾前往寧州的箱籠,騎馬裝,厚衣裳,外加一些生活用品,滿滿當當塞了三大箱。姚氏笑她不是要去遊玩,而是要搬到寧州去住。

虞燦早早寫了信給宋秋霖,告訴她踏青節會去寧州拜訪,宋秋霖回信中的用詞頗為歡喜,連連寫了好幾個期待來訪,還告訴虞燦她哥哥正好要在踏青節前去往寧州,若是不嫌棄可以結伴同行。

“大夫人,大姑娘,白馬書院那邊回了訊,說是宋公子後天一早能走,時間行程都看虞府安排即可。”姚嬤嬤最近神清氣爽,治理後宅之事進行得無比順利,以前還有一些效忠老夫人的人,現在全都轉了方向。

姚氏和姚嬤嬤都不在乎這些,人總是趨利避害的,隻要肯踏實做事,心裏那些小九九可以睜隻眼閉隻眼,隻要把重要的事分派給信得過的人就是了。

姚氏正和虞貞一起描花樣子,虞燦百無聊賴坐在一邊玩祖父送她的核桃,聽到這消息終於來了精神。“我去告訴大哥,他早就想找秋靄哥喝酒,誰知道白馬書院管得那樣嚴。這回在路上他們可有得聊了。”

白馬書院是京郊山上一座有名的書院,用虞爍的話說,那是管得比軍中還嚴格。除了應有的晨課晚課,還要提早一個時辰起來鍛煉身體,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去了就是小半年下不了山。

要是考核成績不過關,年節裏都隻許家人前往探望,不可離開書院。盡管如此,求學的少年青年們還是趨之若鶩,每逢招生時,山門都要被人踏陷下去幾寸。

宋秋靄比虞家人進京還早,至今還隻出過山門三次,自打虞家人進京就與虞爍有過書信往來,但一直沒有功夫見上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