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動手。”
這是蘇筱辰印象中,康淩鈴對自己說過最多的一句話。
他十一歲入康家,雖被門主認作義子,授居柳院,可包括康氏夫婦在內,康家的每一個人,都好似把他當做了外人。
沒有勸導,沒有說教,沒有打罵,不論他做了什麼事,康夫人總是笑得很慈祥,更確切地說,是同情。
“這孩子這麼小,便經曆了那般慘劇,你們倆哥哥姐姐啊,平時都要讓著人家點,對人家好一些,知道了嗎?”
蘇筱辰曾偶然聽見康夫人對自己的子女這樣說道,他心中雖知這是一片好意,但不知為何,覺得有些難過。
他很感謝康家,所以表現得很乖,懂禮貌,臉上總帶著笑,在他人眼中,仿佛一個被時間衝刷了記憶的天真孩童。
但他又怎會釋懷,他不擅於表演,他開始對麵對新家人感到害怕,他開始用借口逃離飯桌,將自己鎖在屋中,康夫人同之前一樣,包容了這一行為。
柳院沒人的時候,他會對著一潭池水說話,看著自己的眼淚滴入池中,沒有痕跡,宛如未曾流過。
哥哥康遠同康家的一眾弟子很排斥蘇筱辰,他們覺得一個這般無趣的少年,不應得到康氏的寵愛,不應享有如此特權。
這是實話,蘇筱辰無法反駁,康遠同他共居一院,無可避免地見到時,他總是笑著打招呼,盡管對方從不理會。
銀槍沉寂了許久,蘇筱辰不敢再拿起,怕想到那滔天的烈火,沾滿鮮血的牆壁,和父親空洞的眼神。
康遠難得對蘇筱辰起了興趣,目光放在那杆立在屋角,一塵不染的銀槍上。
“看你也沒用過...咳咳...你還要嗎?”康遠紅著臉問道。
“不要了...康遠哥喜歡...就拿去吧...”
康遠走後,蘇筱辰望著那個空蕩蕩的牆角,發呆了很久,他嚐試著睡覺,卻在夢中驚醒,滿臉淚痕。
他安慰自己,或許給出了銀槍,康遠可以和他做朋友,帶著他一起玩,可他等來的,卻是晚飯時康遠厭惡的眼神,他胃口盡失,提前離開了飯桌。
當晚,康淩鈴將銀槍交還於他,他對這個姐姐印象不深,每每見到,也隻是吃飯時,對方埋著腦袋吃飯,不怎麼說話。
可那晚,康淩鈴卻同蘇筱辰說了很多,他很喜歡和人聊天的感覺,看著院門口離去的身影,他又忽然害怕,怕第二日又和往常一樣,又是他一個人。
康遠得知銀槍物歸原主,以為是蘇筱辰指使康淩鈴取回的,心中很是不悅,便帶著幾個“小弟”找上門來。
蘇筱辰“臉上的笑容”第一次消失了,他被推倒在地,幾個鞋印被踏在白衣上,身旁滿是訕笑。
他的眼淚不住地滑出,在木地板上留下一大片濕跡,情緒崩潰間他大吼一聲站了起來,兩隻拳頭狠狠攥緊,康遠幾人似乎被嚇到了,皆退開幾步。
他很快後悔了,他絕不能動手,若是打了康遠,自己恐怕就無法留在康家了,緩緩低下頭,他鬆開了拳頭。
再次抬起頭時,他發覺康淩鈴站在自己身前,不由地揉了兩下眼睛,康遠似乎變得慌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