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在眾缺前的,是兩具屍體,還有一個重傷昏迷的鎮關將軍。他們當下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向這下宣告兩帝已死,皇位無繼的棘手問題。
事關自己身家,所以每個人麵上的表情略微凝重,多數心中恐怕也在揣揣不安,但不盡然全同。
他們能想的事情有很多,能做的卻很少。例如,如何保住自己項上烏紗,就比如何擺脫群龍無首的困頓局勢更為重要。
沒有人敢打這下的主意,因為即使衛皇朝與欽鑒明麵上鬧翻,他們也沒忘記那位前任儲君身有皇室血統的欽遠閣主,仍存於世。
當下,既然不能代替,那就隻好名正言順地替自己再找一個主子。他們想到最後,亦無頭緒可言,於是一堆人幹脆分成幾個大不等的圈子,喧喧嚷嚷地好不熱鬧。
一番探討過後,終於意見統一,今日之事不得如實同外界去。既如此,起居舍官自然先死,那一夜的宮變,在曆史上僅留下草草幾筆,畢竟當沒有贏家,畢竟後來之人更是出彩。
喪鍾按而不發,快馬迅疾而出,也不知道是誰給的膽子,叫他們打起依然昏迷著饒主意。那塊玉佩被他們慎重收起,緣由是這乃助將軍登基的最佳護符。
將軍身為福王之子,自然有資格做那位置。反正他們已經串好了口供,皆是認同這玉佩是從將軍身上尋到的。
此刻,這玉佩又被馬上之人緊緊護在胸口,他驅馬前去的位置正是那占星閣所在之地。至於要找誰,那就不言而喻了。
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要好好道其中一二。皇城此時沒有主心骨,眾臣覺得欽閣主再是不近人情,也到底是一家的,身上流著同樣的血,他應該不會不管不顧才對。
第二點嘛,他們派人前去並不是要欽遠主持大事,隻是一個請求罷了。畢竟自己的侄兒,哪有做叔叔的認不出來。要知道,世子當初可是在他占星閣裏待過很長一段時間。
如果認定此人是假,也是好辦的,那就直接將二位皇帝的死推卸給他。到時候大家再推波助瀾,或跪地死薦欽閣主繼位,也不是沒有這個成功的可能。當然,如果世子爺是真皇室子孫,那他就是下一位子。
那麼,對於差使來尋,欽遠會不會去?答案是自然去的,因為皇城那裏,有他需要時刻注意的事情。
在見到這個侄子後,欽遠終於明白當初為什麼有人會將其與自己比較了。因為就光這大膽的程度,應該是隨了先祖的。
這整個計劃,怕都是在對方的掌控範圍。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可惜此事他雖知情,但當真與自己無關。
如今這整個事由的經過他都能將其還原完整,更是不難排除對方在醒來之後將懷疑自己暗中作梗的後續可能。
那麼,他會是在有心之饒刻意引導暗示下,成為一個不死不休,十分棘手的敵人嗎?
於是,事情在推測中又變換了一種模樣,欽遠神色正常地麵對著將來的敵人,沒有繼續算些什麼,任那一晃而過的殺機消逝。
對於群臣所的話他自然是一個不信。這些人安逸久了,錯把狐假虎威當成常態,無外乎是上一任儲君心思單純,帝王又不管不鼓放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