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淨化操作(1 / 2)

“其實學了心理之後再去看小說們的開頭和大綱,就會感覺到各種形態的眼熟……

“報仇型的,大多是受到外界傷害卻沒有及時做出合理反擊,而壓抑的攻擊衝動,而文中經常出現的殺主角全家的仇人,或許可以視為是‘殺掉了真正的愛自己的父母親人’的人吧。

“追求另一半型的,一些是和現實中大體類似,追求自己缺失的特質、想要的美好,另一些或許是將被壓製的熱愛人格化,所以才會追求的那麼熱烈和永恒不變?如果是後宮模式,或許會存在渴望缺失的父愛、母愛的情況?這一大類裏麵坑型繁多,倒是不太容易一概而論。

“升級打臉型的,這個就太常見了,渴望獲得他人的認同,或者內在更空虛一點,就發展為病態的需求他人的羨慕嫉妒恨,以填充那個代償出的浮誇自大的自我……

“嘖,這些東西其實我自己也覺得看起來爽,畢竟我也不是什麼聖賢,隻是一個正從深淵往上爬的渣渣凡人。

“不過有些文裏投射的還是太過浮誇了,對了,還有解離的,身為一個事兒精主角、一出場就是打臉殺人搶怪奪寶,卻總覺得自己是好人,自己做的事都是為了別人好,自己造成的傷害都不是故意的……其實這種人現實也不少就是了。

“現實世界本已經是內在世界的投射了,故事則是更加任性主觀的投射。

“人們在書裏尋找共鳴和爽點,或是負麵和代償,但其實也有美好和感動……我現在是越發喜歡看後者了,隻是,人間之美,我看得到,卻終究壓不過塵世汙濁之傷……”

葉雲兮的思路已經完全跑偏了……雖然這很正常。

剖析自己的心理問題,本來就是有一點逆著表意識的慣性的操作。

表意識有它自己的構成方式,一個剛出生的白紙一樣的生命,為了更好地活下去,融入同類群體,本能的學習一切知識和經驗,並且有著強烈的自我保護機製。

超過當前表意識結構可接受範圍的強烈衝擊,往往會被選擇性遺忘、淡化、埋進潛意識裏。

讓表意識覺得“不舒服”、“自我感覺不好”的情緒,如果沒能及時得到正確的引導、學習到合理的處理方式,直接被埋進潛意識就是很正常的自我保護性操作。

隻是被埋進去了之後,即使表意識已經成長出了更強大的接受能力,也不會主動的挖坑出來填。

當然,會遇到外界觸發,踩坑引爆,這其實是處理舊坑的好時機,但大多數人沒有覺察的習慣和填坑的自覺,就直接按照固有經驗的解決方式,或甩鍋、或埋回去,哪怕事實上這時的表意識已經有能力處理這個問題了。

有一些比較哲學的表達方式就會說,這樣的人已經成為了一個純由經驗構成的條件反射集合了,不見“真我”,也不知“我”是我。

所以說拆坑拆著拆著,就開始走神跑題,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經驗性逃避行為了。

葉雲兮的思路從原本的坑歪到了另外的方向,短暫的“從高處剖析世人”帶來的自我滿足感過後,總算又拉回到自己身上,進而怔然了許久。

淩瀾睡得呼吸沉沉,房間裏一片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