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也依然是那個直覺提示回答了葉雲兮:【但這是外在的保護,而非內在的強大。】“外界的保護……和我的懦弱?”
她喃喃自語著,有些明白,卻又不太明白,這一點就值得單獨出一個創傷替身嗎?
她決定去心理群裏絮叨一下。
依然隻有傅飲河搭理了她:“去看了看你家蘑菇,它似乎沾了泥。”
泥?世間汙濁?
葉雲兮沉思著:“蘑菇沾了泥的意思是……接受保護的同時,也會受到社交因素的侵染嗎?可是……保護本身不就是為了隔絕外在的惡意和危險嗎?”
【蘑菇既是保護,也是障礙。直麵社交的障礙。】
葉雲兮認同的點零頭,又歎息一聲。
她伸手撥了一下麵前的菌絲垂簾,抬腳想走出去,卻又有些猶豫。
雖然對於“出去”也不是很抗拒,但卻似乎更依戀垂簾之內的安全和溫暖,於是寧可原地不動呢。
“但這樣好像不太行?”
她蹙眉看了看高大的蘑菇傘:“要不把它拔起來帶著走?”
蘑菇當然也是可以拔起來的,她之前就試過,隻是那麼巨大的一朵肉乎乎的大蘑菇,帶著走也真的是挺重的。
不是物理質量的“重”,而是心理質量的“重”。
外界的保護……也是一種負擔啊。
葉雲兮忽然想起一句流行甚廣的話:“當你覺得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在為你負重前校”
她起初也覺得這句話很正義,很感人。
後來卻漸漸覺得別扭起來。
為什麼我需要他人承擔屬於我的負重?而他們又為什麼要主動為我負重?
一個人去做什麼事,總歸是有所回饋,未必是看得見的金錢物質,也不一定是可以間接兌現的名聲地位,也或許隻是他饒愛和感謝,甚至自我虛構的心理滿足福
往往也是為了獲得自我滿足感,一些人會為了自己所做的事,向他人索取回報,這也同樣未必是金錢物質,更常見的是對外控製和情感脅迫。
生活在物質世界的人們,往往也並不會將心理和能量層麵的回饋計算在內,或許潛意識知道自己並無虧欠,但表意識未必扛得住以道德、正義、感恩為名的控製和脅迫。
“從能量層麵而言……其實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在那個當下,他就已經獲得完全的反饋了吧,無論是正麵或是負麵的,無論是立刻展現在表意識麵前、或是會延時到達物質層麵……”
葉雲兮這麼琢磨著,卻又像是在開導和服自己。
“按我的世界觀,能量層麵更為底層,上浮和顯化到物質層麵,是為了表現的更為直觀,更符合表意識的信息接收和處理水平……
“而實際上事情發生的那一刻,所有的能量和信息交換就已經形成,潛意識其實已經知道了一切,隻是愚蠢的表意識非得等到事情浮現在眼前才能知道……
“……或許也可以,聯通集體潛意識之海的潛意識是一種‘全知’?古老的人類以之為‘神’,其實並非神明……當然,在東陸的古典哲學和醫學中,‘神’本就是指潛意識,又或者是與潛意識密切相關的身體本能,譬如《黃庭內景經》,而並不完全是指‘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