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九章 教育方式(1 / 2)

“但是媽媽的問題不僅僅在於‘禮’的原生屬性啦……”葉雲兮默默低頭扒飯,內心吐槽。教育,不應該是滅掉孩子的先本質,“馴化”成一個人格麵具的過程。

而是應該給予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從那團純淨的本質中長出貼合現世的嫩芽。

這應是生發,而非降級。

這個過程當然很難,做得到的家長……好吧,葉雲兮懷疑並不存在做得到的家長。

畢竟曆史上出名的聖人大抵是無後的。

但是至少,撫養者可以試著去“看到”那團本質,試著不以自己的偏執去壓迫和扭曲它。

而推廣教化,也存在著類似的隱藏條件。

盡管“禮”的本質能級遠比“道德”低得多,但是……

教育者總得有一壺水,才能倒給學習者一杯水吧?

如果教育者本身的“禮”就隻是一種偏執,那她即使竭盡所能,也隻能以偏執來影響學習者。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葉雲兮吃飯的動作微微遲緩,內心惻然。

她從替身那裏知道,自己曾經、或者現在依然殘留著對媽媽的某些恨意。

她也盡量告訴自己,媽媽盡力了,隻是她沒有那樣的能力,做一個女兒希望中的好媽媽。

甚至,媽媽也沒有那個能力,覺察到自己並不是一個好媽媽。

就好比媽媽現在還在侃侃而談她的“教育經驗”,渾然不覺這些理念有什麼不對。

她當了半輩子老師,當的頗為成功,學生總是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馴化的乖巧有禮,努力學習,平均成績也一貫優於同一起跑線的其他班級。

當然,葉雲兮也承認媽媽在上課教學方麵的能力。

甚至,她也猜想著,或許媽媽的教育方式,作為一個中學老師而言,確實高效,可能也並不算出格。

但是作為一個母親而言……

這樣一種以低能級的羞恥、罪惡、恐懼來馴服和控製的“教育”方式,十分行之有效的……把她拉入了深淵。

母女倆共同的深淵。

在這個深淵裏,隻有媽媽陪伴著女兒,她“愛”她,控製她,偶爾誇獎她,關懷她。

女兒在深淵裏,看不到別的光,她隻有媽媽,哪怕媽媽總是在挑剔,時不時會爆炸,但至少那是唯一的溫暖。

相依為命的溫暖。

隻是,葉雲兮不想再待下去了,她想離開深淵,想看看更多的光。

她看著媽媽,想到被拉下去的情形,忍不住會恨,但又忍不住會惻然歎息,還總想要伸手拉一把。

可是一次一次的,她意識到自己想拉一把,也隻是在發作同樣的控製欲,而她的段位明顯不太夠,媽媽根本不打算被她拉一把,隻想把女兒拉回到自己身邊。

每個人都隻是認同自己認定的信念,不是事實,也不是他人。

他們也往往希望他人認同自己的信念,以證明自己是對的。

隻不過,有這種衝動的根源卻往往是潛意識知道這不是事實。

於是他們服他人,控製他人,努力的掩蓋自己的不安全福

很多人選擇了最容易馴化的對象——自己的孩子。

一張白紙,任憑塗畫,對父母有生的依戀,又因弱而容易壓服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