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城是很麻煩的事情,至少在李誠看來是這麼一個情況。作為攻擊的一方,不可能是單純的攻擊,必須做好準備,防止對手的反擊。因為冷兵器時代的攻堅城需要器械,而器械是木頭做的,對手會往往不惜代價的進行反擊,放火燒掉攻城器械。
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填溝,除障。高句麗人用一切手段來阻礙唐軍的進攻,設置障礙就是其中很常見的手段。
隨著號角的吹響,掩護著投石車的唐軍緩緩的往前推進,他們還不是最前麵的,最前麵的是一群俘虜,背著沙袋弓著腰,緩緩的往前移動。
唐軍還算是仁慈的,一個俘虜每天隻需要走一趟就算完成任務,能不能活著回來就要運氣。正因為這個原因,俘虜情緒總體穩定。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後麵壓陣的刀槍。
填溝的過程並不順利,投石車的壓製作為今天進攻的開始。有掩護不是因為唐軍善良,而是因為現在的勞力可以賣個好價錢。說實話對於販賣勞力這種事情,李誠是不屑去做的。但是這種事情無法避免,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狀。
聖母屬性良知什麼的,李誠現在肯定是一點都不會有的。
李誠得到的任務是掩護攻城大軍的右側,防止對手從城門裏殺出來,破壞投石車。
裹著風聲的石頭被丟到城頭上,守軍的躲避影響了對下麵的正在填溝作業的壓製。應該感謝一下這個時期的氣候相對溫暖,換成小冰河時期,已經進入十一月的高句麗,大地基本都是凍土了,想填溝連挖土都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
當當當,石塊砸在城牆上發出巨大的悶響聲。偶爾伴隨著一陣慘叫聲,這是有人被砸中了。李誠這邊的情況很平靜,一千騎兵在李誠的指揮下,死死的盯著城門。一旦對手出城,必然是貼著城牆走,這樣城頭上的弓箭手可以掩護。
李誠的部下都是騎射好手,從南門到西門正常的騎兵突擊,至少要一刻的功夫。帶著騎兵沿途延緩對手以弓箭射殺目標,這是李誠要幹的活。
本以為頭一天不用親自下場,沒想到投石車才開始不久,南門就打開了,一隊騎兵殺了出來。李誠見狀,立刻催動戰馬,顧忌到城頭的弓箭手,一千騎兵在李誠的帶領下,很注意保持距離。要知道,城上也是有八牛弩的。
出城的騎兵在城下兜了一個小圈子便掉頭縮回去了,卻又不退回城門,來回運動與之對峙。這讓李誠有點意外。雙方的距離保持在三百步左右,李誠本可以強弓射殺,想想還是沒有動手,主要是想看看對手要玩什麼花樣。眼下唐軍的不是三麵攻擊,僅有北麵。
李誠總覺得不太對勁,讓人去打探消息,很快得知東西北三麵的城門都有守軍殺出,但是東西兩麵都是一觸即退,北門正在發生激烈戰鬥。午後戰事停頓時才知道,半數具攻城器械被放火焚燒。為此,守軍付出了千餘步兵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