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2 / 2)

李世民擺擺手:“自成停步,自有道理,說來朕聽一聽。”說是這麼說,李誠不說出一一二三來,李世民的小本本可不是擺設。

李誠指著眼前的宅子道:“臣觀此宅與長安的宅子樣式無異,不禁遙想當年在高昌,所居的宅院有類漢家格局。漢武帝打壓豪強,遷富戶於長安,才有西域漢家鐵騎縱橫,澤延後漢。光武帝與門閥世家妥協,終有黃巾之亂。”

都說劉秀的人生是開掛的人生,甚至有人覺得他是個穿越者。在李誠看來,就算劉秀是個穿越者,也是個沒文化的穿越者。不然怎麼理解他居然與門閥世家妥協呢?西漢留下的基礎其實不差,劉秀完全可以做到壓製門閥,而不是妥協。

劉秀不是穿越者的最有力的證據,應該是印刷術。不會活字印刷,雕版都不會?雕版印刷的出現是在中晚唐,宋朝大發展,明清達到了巔峰。

這時候提兩漢並不是李誠的真實目的,隻不過他需要一個話題來解釋自己的行為和勾起李世民的注意罷了。提到兩漢,提到高昌,李世民不禁微微一愣,看了一眼李誠,發現他的神態正常,真的是無心之語的有感而發。

李誠還在繼續:“四夷仰慕中原錦繡而效仿之,中原強則跪舔,中原弱則撕咬。古往今來,莫不如是。”這個道理李誠反複強調,此刻不過是老調重彈,但是李世民卻深有感觸道:“自成所言善也,前漢之初有白登山之恥,我大唐也有渭水之辱。”

李誠聽他這麼說,轉身正色長揖道:“陛下能牢記恥辱,勵精圖治,臣為大唐賀,為天下百姓賀。今陛下被堅執銳,親至遼東滅高句麗,此功績猶勝前漢,臣請陛下登泰山。”

這話聽著是一點毛病都沒有,李世民親征自然是滅國的首功。李世民在開心之餘,不免心存疑念。暗道:自成所賀所請,可謂早有布局,才有今日水到渠成。適才輔機所為……。

怎麼說呢?這一趟是李世民親征,長孫無忌抓住軍紀的問題大做文章,間接的往皇帝臉上抹黑了。此其一也,李世民稍稍沉思後,聯想到高昌滅國後侯君集等人的結果,不禁心裏為刺疼了。同樣是功臣,上次侯君集被下獄,留下了後來謀反的禍根。

說的難聽一點,已經逼反了一個了,還要再逼反李績和李道宗麼?輔機就算是好心,就算是無心之過,似乎也有點操之過急了吧?

所以說人心是最複雜的東西,李誠不過是稍稍的提一嘴,主要話題還不是高昌之戰,李世民就浮想聯翩了。這恰恰是李世民最大的弱點,或者說是君王共同的弱點——多疑。

長孫無忌利用的李世民多疑,借機打壓李績和李道宗,是為了今後在朝堂裏的話語權。隻是沒想到,他這個螳螂在前,後麵還有李誠這個黃雀,同樣的手段給他的腰眼捅了一刀,還是非常隱蔽的那種手法,李世民根本就沒察覺到李誠的真實目的。

“唉,泰山行罷,朕也算是圓滿了。昔日老臣子凋零泰半,朕思之不免感歎。”李世民被李誠引著說出這麼一番話來,讓李誠想起了一件事情。

“陛下念舊,不妨建一樓閣,豎名臣良將畫像於其上。以彰陛下之心。”李誠說的是啥啊?淩霄閣唄,這建築按說今年就該建好的,不知道為何現在還沒建成。

李世民聽了驚喜道:“自成知我!”連“朕”都不用了,直接上“我”。可見李誠的話是說道心坎上了,李世民激動的發音都抖的。

“陛下,此事臣有一請。”李誠正色行禮,李世民心情愉快,點頭道:“講!”

“入此閣者,當以淺邸舊臣為前提,才能達到陛下所想之目的。”李誠很正式的表達後,李世民愣住了,這話先把自己給摘出來,真的讓人意外的很。

“自成之功,足以入閣也。”李世民就此做了態度,李誠卻搖搖頭:“陛下,不妥啊。臣年歲太淺,入朝之時,大唐已經出現盛世的端倪。有臣沒臣,貞觀盛世都會被記載史冊。臣知道陛下不肯虧待功臣,然則非要把臣列入其中,臣心難安啊。”

李世民還想說什麼,看見長孫無忌、李道宗、李績出現,點頭歎息道:“朕知自成之心也。”沒有明說,但是李世民的態度還是給出了個答案,他覺得李誠是擔心風頭太盛。huo藥的事情已經很難隱瞞了,李誠再入淩霄閣,還不得被人買凶殺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