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勸了一句,“陛下安危重於泰山”,李世民很不給他麵子的回一句,“平遼侯勇冠三軍,有他在側,朕自無憂。”長孫無忌目瞪口呆,這是要給李誠封侯的意思。
李誠也呆住了,這“驚喜”來的有點突然,結合之前的事,有點驚嚇的意思。這爵位一封,李誠真的就是長安權貴之中最年輕的侯爺了。這風頭之盛,無人能出起左右。看起來這是好事,但仔細一琢磨,多少眼珠子都紅了。
眾矢之的啊這是!李誠還沒法推辭,那樣是對皇帝的不信任和不尊重。
“怎麼,自成還不謝恩?”李世民看著李誠,似笑非笑。李誠一臉的苦澀,李世民把臉一沉:“怎麼,自成對朕不滿耶?”
李誠擠出笑容,躬身施禮道:“臣謝恩!”李世民這才笑了笑,繼續往前走。
長孫無忌等人看著李誠的眼神都不對了,這才多大的年紀,平遼侯這個封號,意味著李世民把高句麗的滅國首功安在李誠的頭上了,跑都跑不掉的那種。
“陛下,城初破,多有亂,臣請安排戒備!”李誠攔住李世民,提出建議。
李績在一旁開口道:“自成還是留在陛下身邊為妥,戒備之事,績處之。”
長孫無忌微微皺眉道:“陛下,還是讓臣去吧。”
意外的是,李道宗一言不發,李誠稍稍琢磨便明白了他的心思,這貨有案底啊。這都城裏頭住的都是高句麗的權貴,戒備也好,安撫軍紀也罷,都是肥差。李道宗貪財不假,但是這事情就不敢去爭,他怕李世民誤會。
問題是,李誠和李績的本意是想離皇帝遠點,呆在皇帝身邊總有不自在的感覺。長孫無忌呢?他則是懷疑,這倆是想去撈錢。
這一下誤會下來,可謂是各懷心思。李誠很快就反應過來了,想想還是後退一步,沒去爭了。李績稍稍遲疑了一下道:“城中雜事諸多,臣去忙了。”
李道宗這會也開口道:“臣也該去忙了。”
這倆其實都沒毛病,有毛病是的長孫無忌。怎麼說呢,這麼大一個城市打下來,收尾的事情其實很多,還有零星抵抗就不提了。單說城裏的倉庫、衙門的接收,就是忙不完的事情。
要不怎麼李誠有機會給長孫無忌挖坑呢?這廝太操切了,要打壓二李,也該等局麵穩定了,而不是看見士兵在劫掠就借題發揮。
長孫無忌的本意是簡單的敲打一下就好了,還可以打著為皇帝名聲的好的旗號做事情。隻是沒想到,李誠這家夥壞的很,在背後給他挖坑。到現在長孫無忌還沒反應過來,還以為是皇帝和李誠之間有默契。
李誠和皇帝的關係,長孫無忌一直都看的不太明白,尤其是李世民對李誠有點無條件信任,這讓長孫無忌多少有點吃味。這會李誠都封侯了,長孫無忌對李誠的忌憚又加深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