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丟臉
泰山封禪是很嚴肅的事情,理論上來說敢去泰山封禪的皇帝,都是國家治理的很好,鼎盛一時,吊打周邊各國。絕大多數皇帝心裏是有數的,知道自己幹的不算好,那就不去泰山丟這個人。也沒有心裏沒點b數的皇帝呢?
答案是有的!曆史上舉行了泰山封禪的皇帝一共有六位。嬴政、劉徹、劉秀、李治、李隆基、趙恒。乾陵皇帝去泰山十幾次祭拜,卻沒敢舉行封禪儀式。不是他要臉,而是他不敢。
清朝的疆域遼闊不在漢唐之下,卻沒有一個皇帝去泰山封禪。原因不明,竊以為清朝的皇帝們,就沒拿自己當做漢家正朔,一直是客居的身份在統治。
心裏最沒有b數的皇帝,要算宋真宗趙恒了,宋朝被周圍的異族各種吊打,居然有臉去泰山封禪。這位也許是要臉的,隻不過腦回路不正常罷了,所以成了反麵典型。有他的撐托,李隆基也就不那麼丟人了。
至於李治,仔細看其實幹的也還不錯,要不是武則天的緣故,李治沒那麼多詬病。
李誠站出來,現在立刻就安靜了,幾乎是一種本能的,眾人就安靜了下來。
這氣場,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大概隻有這些大臣們才知道,李誠的勢是怎麼一點一點的積累起來的。
文采斐然,舌戰群相,與大家族利益掛鉤,戰功卓著等等。就算代表門閥士族的官員們打心裏憎惡李誠,真的有機會把李誠拉到陣營裏,他們一點都不帶猶豫的。就好比手快的鄭氏,現在誰想送女兒你能送的出去?
娶妻當娶崔氏女,這話聽起來逼格很高,事實也是如此。你讓遼東候李誠有機會再娶試試看,門閥士族送女兒的隊伍能排出去好幾裏地。很簡單,無非就是為了“利益”二字,在這兩個字麵前,沒有什麼是不能放下的。
同理,得罪李誠風險太大,羽翼豐滿,大勢已成,誰也不會去當那個出頭鳥。
緩緩環視一圈後,不緊不慢的李誠離席,朝李世民的方向抱手長揖:“陛下功蓋秦皇漢武,非天命加身不能詮釋。即為天子,代天牧民,當祭而告天。”
這馬屁拍的,沒人反對不說,觀眾們反而都露出羨慕的表情。
同樣是拍馬屁,前麵兩位連李世民的笑臉都沒得到一個,李誠站出來一通過分的吹捧,李世民臉上笑的褶子能夾死蒼蠅。
李治緊隨其後:“父皇,兒臣附議。”這才是殺手鐧,之前沒人反對,不等於不想反對。鬼知道有沒有人回去就寫奏折找借口阻撓。現在李治跟著站出來,兩代皇帝的臉麵,誰家就是今後大唐曆代皇帝的死敵。
於是群臣次第離席,紛紛附議,死活要讓皇帝走一趟泰山,不去就是對天命不敬。
李世民不能站著不動了,起身對群臣回禮,然後三請四讓的,所謂的禮。就算再怎麼想答應,也不能立刻就答應啊,皇帝的矜持還是要的麼。
最終李世民也沒當場答應下來,接下來還有過程要走的。群臣回去寫奏折,各種花式吹捧當今陛下,最後李世民才各種表示不情願的樣子,答應下來。
果不其然,宴會盡歡而散時已經是日暮沉沉。崔芊芊跟著女官找過來時,臉上興奮的要唱出來似得。不用問都知道,今天她過的很開心。
回去的路上,李誠還是很湊趣的問:“娘子今日可還盡興?”
車內的崔芊芊興奮的點點頭,邊上的鶯兒歪歪嘴:“郎君莫要捧臭腳。”
崔芊芊抬手輕輕地打她一下:“小浪蹄子,吃什麼飛醋?”
這對主仆更像是姐妹,關係很好,不會真的打起來。不過對上武氏姐妹,那就不好說了。
好在武氏姐妹比較識趣,一牆之隔基本不過來找存在感。
次日一早李誠還在高臥之時,李家有客登門。門子不認識,帖子上名字也不認識。
好在崔媛媛起的早,見了帖子趕緊出迎道:“家主昨夜遲睡,怠慢王刺史了。”
來客王仁佑並不在意,拱手回禮,麵帶微笑:“來的唐突,失禮了。”
雙方都很客氣,崔媛媛示意奉茶後,趕緊轉身去後麵叫李誠。王仁佑見狀也是感慨不已,崔氏藍田房真做的出來啊,但是得利也是巨大。同類的例子有鄭氏,這些年鄭氏也算是緩過來了,不像貞觀之初,被皇帝各種打壓。
門閥士族的臉麵固然很重要,但也得分事情。崔媛媛總歸是個孀居之婦,崔氏也不會覺得太丟人,倒是鄭氏跟著小小的丟了一點人,但是人家不在乎。或者說顧不上了,當時鄭氏的環境太過惡劣,不得不做出一些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