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李治驚呆了,沒想到李誠的用心在這個節點上。“這……弟子愚昧。”
李治誠心受教,李誠也不吝賜教:“這些作坊,朝廷沒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其規模大小,人員狀況,產出多少,一無所知。小的說,這裏麵的稅收去哪了?往大裏說,這裏麵是否藏汙納垢?是否存在草菅人命等駭人聽聞的事情呢?”
“殿下,千萬不要小看人的貪欲,在足夠的利益麵前,不乏鋌而走險之輩。”
“那些反對趙國公的人,他們或許有自己的意圖,又或許有共同的利益。誰敢保證,這些人不會勾結在一起,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朋黨?作為臣子,可以有私心,但是私心需要國家利益讓路的時候,作為君主絕對不能容忍,必須做出反擊。”
“身為太子,可以不用去發現問題,更不用親自解決問題,但一定要學會從一堆建議之中,發現問題,並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那個人。國家事情很多,但是大方向是不會有太多變化的,至少短時間內是不會有太多變化。”
“指望朝野之內人人都是純臣是不現實,說的不好聽一點,一個純臣都沒有。但隻要臣子沒有把個人和家族的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有私心甚至有黨,都不是不能容忍的。”
李誠很少長篇大論,但是今天不得不說,李治還是太年輕了一點,個人行為很容易被情感所支配。如果他不是太子,一點問題都沒有,但他偏偏是太子,所以感情用事就不是好習慣。李誠還是很想把李治教導好的。
“殿下不嫌棄臣聒噪,聽了這麼久臣的嘮叨,臣感激不盡。然則臣還是要最後強調一點,沒有人是一直正確的,即便是聖人,也會犯錯。臣不敢自比聖人,隻希望殿下不要因為與臣之間的關係,影響到殿下對朝政的看法。”
李治一直保持恭敬的態度,認真的點頭道:“弟子受教!”
也不說什麼謝謝的話,可以說今天李誠的表現,讓李治堅定了內心的一些觀點。師傅或許是有私心的,但是他不會為了私心,傷害到孤的利益。即便是別人攻擊他,也不影響師傅客觀理性的心態,他會從別人的攻訐之中,找到一些潛在的問題。
長孫無忌的本意,大概就是想攻擊師傅,隻是沒有料到,如今的長安周邊,工坊眾多。甚至都沒想到,長孫家也因為他的攻擊被波及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退朝路上的長孫無忌頗為還沒回過神來,今天的亂戰來的太突然了。他是可以去求見李世民,但是這個時候去求見,他說的任何話都沒有說服力。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靜製動。先搞清楚家裏的那些事情,免得被人捏了把柄。
李誠婉拒了東宮的留飯,回到家中進了書房,關上門一個人在裏麵發呆。
今天的事情不簡單,根源在李二,或者說是李世民樂意看見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