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救命的人情啊,不然李治惱火起來,殺兩個禦醫發泄心頭的悲傷,不是沒可能的事情。
孫思邈一番操作,李世民緩緩轉醒,看清楚塌邊肅立的諸位臣子,艱難的露出微笑:“都來了,太子就拜托諸位愛卿了。”
李誠上前一步道:“陛下先不著急話,把藥喝了再。”
李世民苦笑,艱難的搖頭,看見徐賢妃期待的眼神,還是張嘴喝藥。
對這一李世民早有準備,看了一眼大太監。
“奴婢在!”
大太監上前一步,從懷裏掏出準備好的遺囑。
“都看看吧。”
李世民的臉頰漸漸的紅潤,這是回光返照的表現。
遺照先交給太子李治,看完了李治遞給長孫無忌時,扭頭抹眼淚。
長孫無忌、李道宗、褚遂良、李績、李誠次第看罷,李世民緩緩道:“懋公辛苦了。”
大太監上前奉上兵符,李績肅立抱手:“臣領命!”
完接過兵符,轉身就走,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李績掌握京中各位,維持地方穩定,這絕對是重任。
“輔機,照抄用印吧。”
李世民對長孫無忌了一句。
褚遂良上前,正襟危坐,內侍端來案,筆墨伺候。
褚遂良動作很快,三兩下就寫好了聖旨。
李世民一直閉著眼睛,此刻睜眼道:“用印吧。”
明時分,大明宮傳來一聲悲傷的呼喊:“父皇!”
喊聲劃破了寧靜的早晨,驚起幾隻飛鳥。
初十日,太宗薨,太子治登基。
永徽元年,柴令武、房遺愛謀反案發,長孫衝及解州數姓受牽連,長孫無忌請乞骸骨。
三辭之下,李治依舊不允,長孫無忌一病不起,李治派禦醫治療,送藥材無數。
永徽三年,長孫無忌病故,同年,兵部尚書李誠於西域大破突厥,四年歸,封遼國公。
五年春,李誠掛印留書,攜武約不告而別,高宗命各地官員尋找不得,乃封李誠之子李泉為遼國公。
同年秋,高陽公主門下上奏,殿下不知所終。
十年春,有竺商人渡海來唐,方知有大唐李姓誠者,率戰船萬餘登陸竺,曆時三年,定竺,並以南唐為國號,至今已二載也。
高宗驚聞,旋令水師遣舟南下,至大員遇風暴,船毀泰半,乃作罷。
十三年,南唐使者於江州登岸,李誠於竺立國確認。
高宗召見使者,詳細詢問南唐之事,使者告知,南唐三麵臨海,駕船橫渡大洋,另有一洲。
太祖誠以信告知高宗,世界之大,大唐不過十之一二。
大唐之外,多有富庶之地,大唐不可不取。
並強調,士族勳貴者,一旦做大,必為國賊。
高宗納李誠策,遷都洛陽,封各姓之地於西域,高宗次第遷唐人五百萬於西域,不斷向西拓展疆域。
十八年,唐軍大破吐蕃,南唐出兵相助。
唐軍凱旋,帶來消息,高宗方知先生又駕船出海,不知所終。
南唐以高陽為女皇,並稱太祖應是駕鶴仙去,得道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