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雲動(三)(1 / 3)

沒有意外,大田千戶所的東城牆的一段在“放崩法”下瞬成一片石礫。

這時節,火藥尚為黑火'藥,比起後世化學提取出的黃火藥,其弊端明顯,一是不穩定、易燃爆,二是固體雜質多,威力小。為了保證能完全炸塌石牆,趙當世搜羅上下,勉強集中了幾百斤的火藥。

徐琿對這個數量不是很滿意,趙當世心裏也沒譜,征戰多時,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錢糧上,不想從高傑營中以及各地武庫裏搜刮來的火藥隻剩這麼點了。戰前,徐琿明言,沒有上千斤火藥,他沒把握能炸坍大田千戶所並不高的石牆,不過趙當世還是決定試一試。

以火藥炸城,密封技術一定要到位,否則埋於地下的黑火'藥無法順利爆炸,單向燃燒,反而會成為“地底煙花”。趙當世從營裏找了一些棉被嚴實裹在製成壇壇罐罐的火藥外,再於荒塚挖了些棺材盛放密閉,內澆上桐油。

郭虎頭率軍攻城時,這些棺材就全都置放於洞屋車內。挖掘小隊在牆根奮力挖出坑洞,將它們集中埋入。大田千戶所素以肥沃著稱,城下土壤多為粘性強的黑土,密閉性能相對較好,無形中為爆破提供了有利條件。

再加上大田千戶所非是純粹的磚牆,而是外向包磚,內向夯土,同時地基因為有小溪河水流經,土層也有些疏鬆,所以在區區幾百斤黑火'藥的爆炸下,還是不可避免地坍塌了。

沒了城牆防衛,加之被“放崩法”的駭人威力嚇破了膽,守軍們基本沒有了抵抗的意誌,東竄西逃,胡亂奔走。趙當世誌不在此,並不遣人搜殺,而是第一步搶到了城中倉癝,粗略一點,裏頭果然有著超過一千石的糧秣。

一千石太多,趙當世下令隻讓每人各攜三日需額,而後眾軍士飽食一頓,勝利伴著腹實,暢快淋漓。所有這些做完,還沒到正午。

趙當世與侯大貴有約,兩邊塘馬傳遞消息不斷,從北方傳至的軍情來看,秦良玉當真未曾挪動,即便如此,趙營在此處也不能再有片刻耽擱。

且不論大田千戶所東牆已是麵目全非,修葺費力,就單看位置,夾在北麵石砫兵與南麵散毛、忠建二宣撫司間,東、西兩麵又是群山難行,對趙營很是不利。最好還是另辟蹊徑,改換戰場。

鄰近晌午,趙營拔軍離去。侯大貴接到命令,就在前江畔砍伐粗木,裝出製造鹿角拒馬等物的樣子,秦良玉那邊知道了,很有可能因此誤判趙營會決定在此間布置野戰。

趙、侯兩軍在午後會合,全軍快馬加鞭立刻轉向東北——根據覃奇功提供的施州衛山河地勢圖分析,趙當世認為應該將與石砫兵決戰的地點放在施州衛衛所西南的一處地段。

到底要不要與石砫兵打一仗?趙當世認為有必要。

因為他已經決定離開施州衛。施州衛土地貧瘠,所居又多土人,更毗鄰石砫、忠州衛以及南部諸多蠻獠,實非可安居之所,離開此地,勢在必行。然而客觀條件是,石砫兵虎視在西,容美兵蠢蠢於南,將背後讓給他們,就是在自掘墳墓,不解決這兩個後患,趙營就別想安然離開施州。

對於石砫與容美,不需要殲滅他們,趙營沒那個實力也沒那個必要,隻需一場勝利,確保全軍能順利撤出施州衛即可。

覃進孝的人馬在施州衛衛所西北融入趙營。這一仗關乎存亡,趙當世不喜歡將全軍置於刀尖上行走,可有時事不由人,惡仗不得不麵對。

趙營全營四千餘,覃進孝一千五百;石砫兵三千五百,容美兵二千。兩方人數旗鼓相當,這仗還是有的打的。

軍令迭出,趙營以及忠路兵沒有去施州衛所,而是在野外紮營。時已快黃昏,天色漸暗,塘馬多次報訖,均言石砫兵尚在觀望,以此可見,明日才當是決戰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