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抉擇(三)(1 / 3)

目前依然留在西安南部的流寇,較大的隻有闖營、趙營與張妙手三家。其中闖營勢力一分為二,分別由“中鬥星”高迎恩與“番山鷂”拓攀高掌握。高迎恩人多,拓攀高兵強,雙方相持不下,久了,自然而然都會想到找外援打破這種僵局。

孫傳庭屯駐在西安觀察著南部的風向,他現在根基未深,沒了洪承疇與祖寬的協助,也不想貿然出擊。流寇們不來犯城池,他也按兵不動,抓緊時間加固城垣、練兵清屯。所以,這些日子,雙方風平浪靜,都沒有精力、實力主動挑事,極力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趙當世分別接待了高迎恩與拓攀高的使者。細節不必贅述,這兩人都給出了比較豐厚的條件,希望趙營能公開表達加入自己一方的意願。趙當世沒有當即給出答案,送走他們後,張妙手親自前來商談。他很實誠,直截了當就說高、拓兩方的人也到了自己營中延攬,究竟投靠哪一方,他拿不定主意。言下之意,趙當世選擇了誰,他也會站到一起。

闖營宿將韓袞的投順,讓高迎恩與拓攀高再也無法忽視趙營的存在。雖說趙營編練新營一事還在忙活,但至少從表麵上看,已經有了一萬步軍、二千馬軍。加上張妙手部五千人,總兵力近兩萬,無論加入哪一方,勢必都將對另一方造成壓倒性的優勢。

之前,趙營無足輕重,趙當世的考慮也少。但造化弄人,一個月不到,天翻地覆,現在自己的一個選擇就將決定闖營新一屆領袖的人選,趙當世不得不多加思慮。他一麵暗自慶幸當初留在此處不走是對的,一麵也開始盤算,該怎麼做才能為本家撈到最多的利益。

一連兩天的小雨罷,進入八月。

幾日來,趙營中高、拓兩方派來的說客絡繹不絕,趙當世還是舉棋不定。而他越是對支持的人選諱莫如深,這兩方對他的重視程度就越加抬高。早上,剛送走拓攀高的一位使者,這個使者曾在回營效力過多年,派他來,很明顯是想打感情牌,而且給出的條件非常豐厚,趙當世在那時候幾乎要做出決定,隻是看到側裏覃奇功的不斷暗示,才勉強按下了衝動。

時間對於趙當世來說有些緊迫。近段時間以來,官軍雖是不聲不響,但與闖營、張妙手合屯一處,附近方圓百裏內的糧秣物資幾乎都被幾家瓜分殆盡,再待下去,不但後勤告急,官軍虎視在側也太過危險。

趙當世需要在最近幾天決定下去向,而且,還需要在大軍開拔前,將營中的行伍編製重新調整完畢。

因為新募了四千人,趙營中、前、左、右、後五營每營二千人全都確立。經過與眾將細致地討論,趙當世對人事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變。這也是自達州整編後,趙營的第二次大規模調整。

為了進一步明確各營的職責所在,除了每營中留存的一些少量輔兵,趙當世將修工、調撥、輜重、看押等後勤方麵的事全都轉到了後營。不到萬不得已,後營不會參與到戰鬥中,而餘下前、左、右三營,專責作戰,中營如前一樣,既負責中軍安全,必要時也投入野戰、守城等。

每營的結構,也大有變化。原先一營下分四司,然而一來受困於得力將領的不足,二來也為了方便軍令傳遞、減少高層軍將的負擔,現在一營下隻分兩司,每司千人。

中營是戰鬥力最強、職責最重的營,沒有意外,千總的人選依舊由侯大貴擔任。他是趙當世倚仗的大將,做事也到位盡責,他自己對中營千總這一職務也是一副舍我其誰的態度。吳鳴鳳與白蛟龍任職其下前司與後司的把總。他二人一個機敏,一個沉著,都可有效彌補侯大貴性急易躁的缺點。

前營曆來都是野戰的主力,也是全營的中堅頭牌,千總的人選毫無懸念,還是徐琿。徐琿是趙當世最信賴的將領,治軍手段頗佳,作戰風格更是強硬,把前司交給他,趙當世放心。他手下前後司兩個把總分別為郭虎頭與白旺。郭虎頭帶軍銳利,有他作為輔佐,能很好補上徐琿統兵偏於保守的短板。徐琿擅長練兵,也擅長帶將,趙當世對白旺有點期望,所以把他放到徐琿手下,也是希望他能更快學到一些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