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地域的官老大,舉行官場的聚會,亦是會選擇歸雲閣。
官場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隻要頂頭的大官選擇了,底下的芝麻小官便會蜂擁而上,生怕沒有跟上形勢。
……
可以說,無論是私人聚會,還是吟詩歌頌,或者是暢談家國大事,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歸雲閣”。
如此密集地宣傳,無論是在哪個場合,隻要提到住宿,提到美食,都能被推薦到“歸雲閣”,也因此被推薦的人內心深處都有了新奇感或是好奇感。
這個歸雲閣到底是什麼樣的酒樓,竟然會有這麼誇張的稱讚,這樣強烈的好評?
如果有機會去住酒樓住宿,或者用餐,他們一定會選擇去見識見識!
直至後來,選擇酒樓,首先便選“歸雲閣”,這仿佛已經變成了一陣默認項。
京城,某片繁榮的商業街道中,酒樓區域。
在這裏,有二十多家大大小小的酒樓聚集在一起,隔著街道,安置在兩旁。在這裏,有五家小小型的酒樓,還有一座歸雲閣,剩餘的十幾家便是醉霄樓。
傍晚時分,這個時間是酒樓最熱鬧的時分。
而這些酒樓之中,不同的酒樓,其生意的好壞程度差別極大。
在十幾家的醉霄樓中,客人熙熙攘攘,並沒有多少,每一家酒樓可以容納五百人,但是現在酒樓的客人卻是隻有二十多人。
反觀歸雲閣,酒樓之外坐滿了人,而酒樓內,入住人數隻有一百人,這還是因為酒樓的上限擺在這裏。
兩邊的反差極大,顯得很是誇張。
在歸雲閣之中,大門口之外,坐著許多人,他們都是排隊要進入酒樓的客人。
隨著時間的推移,門外的人越來越多了。
於是乎,酒樓的總管帶著許多侍女走出來,不僅帶來了許多免費的瓜果、零嘴供他們品嚐。
眾人見到總管出來了,立即朝著酒樓的總管說道:
“總管,你們酒樓那麼空曠,應該還能容納一些客人,您能讓我們進去,讓我們體驗一下嗎?我們願意多出三十兩銀子。”
“是呀,我們等得這麼辛苦,還是讓我們進去點一頓餐吧,快餓死了。”
“……”
總管頗為為難地看著眼前的情景,他自然是很想將客人引入酒樓內,這樣酒樓能夠賺更多的銀子。
可是蘇落衣對他千叮萬囑,無論如何,酒樓的上限隻能是一百人,多一個人都不行。因為人多,必定會影響服務,影響居住體驗;至於美食,如果人數多,食物便會成為大鍋飯,味道也會變差。
“你們記著,我們歸雲閣的客人是最尊貴的,需要完完全全地服侍好,絕不能為了多賺銀子,而降低他們的服務標準。所以,一百位客人是酒樓接待的上限。
誰若是私自多招待一人,便隻能請離開歸雲閣。”
那時候,蘇落衣說著這些話時,這位總管並未將其放在心裏,畢竟酒樓的生意實在是太差太差了,誰能想得到,這一眨眼的時日,酒樓的生意竟然如此的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