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我奶奶和母親都見到你了,還認定你是她們未來的媳婦和孫媳婦了,要是我不帶你回去,她們會殺了我的。”風間淨一誇張說著。
“我為什麼都要聽你的?”她最討厭別人命令她了,或者叫她做她不樂意做的事。
“美姬,我告訴你哦!今天我接到一個買主的電話,他說隻要我把房子買給他,他出多少錢都願意。”風間淨一意味深長的望著她,我就不信你不答應。
“好。”她沒別的選擇,房子她一定要得到的。
“這才乖嘛。”他伸過一隻手摸摸她的頭,頓了下又問道:“你為什麼非要得到那房子?”
“我喜歡。”她馬上轉過頭把視線看向窗外。
“你不想說我也不逼你,我帶你去個地方吧!”風間淨一說完就加快了油門,街上的人稀少,估計都去欣賞櫻花了。
東京是由幾個街區組成的城市。每個街區都有各自的中心,自己的邏輯及獨特的個性。
對付像東京這樣巨大、迷宮似的大都會,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選擇一個街區,然後漫無目的地閑逛,慢慢體味。
不知過來多久,終於到了在一處地方停下。
這裏是淺草寺,她之前在日本也經常來過。
淺草寺位於東京台東區,是日本現存的具有“江戶風格”的民眾遊樂之地。
相傳,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兩個漁民在宮戶川捕魚,撈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觀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資修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尊佛像,這就是淺草寺。其後該寺屢遭豳火之災,數次被毀。到江戶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淺草寺,使它變成一座大寺院,並成為附近江戶市民的遊樂之地。寺院的大門叫“雷門”,門內有長約140米的鋪石參拜神道通向供著觀音像的正殿。
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僅次於京都東寺的五重塔,為日本第二高塔。寺東北有淺草神社,造型典雅,雕刻優美。淺草有名目繁多的節日,一年四季都有慶祝活動。
“來過這嗎?”風間淨一看了一眼宮本美姬。
“我沒來過還是日本人?”宮本美姬很沒形象甩了一個白眼送他。
“美姬我和你說哦!你甩白眼的時候別有一番風味呢!”他麵不改色說著,他還是喜歡她帶點情緒的樣子。
宮本美姬不搭理他,從容向前走去。
神殿前的右側,則是一個“手水所”。不同於我們見過的其它“手水所”,這兒的水池上方有一個高高在上的雕像。
所有人在參拜神靈之前,必須得先洗手和漱口,洗手是有講究的。用水池邊的小勺,從流水管接水,先衝洗左手,再衝洗右手,然後用手捧水喝一二口,完了才到神殿前參拜。
風間淨一看著她一係列的習慣動作好奇的問道:“貌似你經常來過?”
“嗯。”
在淺草寺的正殿前,立有一個香爐,不似國內那種煙氣騰騰熏得人睜不開眼的。感覺連日本的香爐也很環保的樣子,參拜前得先“醒菩薩”,即投幣。
他們並肩走進正殿裏。
據說因供奉觀音,故名“觀音堂”。介紹說是1958年重建的,井上的彩繪非常精美華麗,可惜沒有拍得清晰,都是是日本著名畫家川端龍子和堂本印象畫的《龍之圖》、《天人之圖》和《散華之圖》。
他們各自許了願,然後觀賞了一下就走了出來。
淺草寺正殿東側的“二天門”,據說是淺草寺少有的幸免於地震和戰火的古跡,為1618年所建的木製八腳門結構,建造之初是作為供奉德川家康的東照宮隨身門,後東照宮被毀,“二天門”卻留存下來。“二天門”兩側有“持國天王”和“増長天王”二神像,這也是“二天門”一名的來源。很難想像,經過近400年來,這木門是如何保存下來的。不得不佩服人家修舊如舊的本事。
在“二天門”口看五重塔,寧靜而祥和。
“雷門”外便是仲見世街了。仲見世街兩旁林立著密密的小店,有出售章魚丸、人形燒等日本小吃的小吃店,還有出售風鈴、和服、扇子等的紀念品店。這條街在日本也是名氣很響的。
“要不要去逛逛?”風間淨一提議道,然後又突然想起美姬貌似不喜歡逛街,然後停了下看了下時間說道:“我們還是回家先吧!五點多了,等下母親打電話來吹可就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