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暢當
雲山,南國大明之地。
高山流水靈氣充沛,似是屹立於塵世繁雜之外,卻又車馬人流絡繹不絕。
相傳在百年以前,這裏隻是萬千山水中一座平凡的孤山,但從一名神秘之人的到來,僅用寥寥數年,就將附近的小群山連成一片,修成了如今鍾靈毓秀的雲山,並在雲山之上,建立了名傳天下的青雲齋。
那是一個立於山水之間的清雅莊園。
園門之內,暗香疏影、水榭樓台;
園門之外,雲氣繚繞、山清水秀。
寬闊的園門前,一條蜿蜒而下的石板大道,直通雲山腳下,廣迎天下士子,海納四方來客。
“一登青雲,身價百倍!”
世人皆知,青雲齋乃天下學府之首,盛名遠揚四海,其地位甚至已經超越了大明國立太學。更有甚者,鄰國的求學之士也會慕名遠來。
然而,青雲齋也不僅僅隻是一間學府而已。
莊園的中心處建著一座九層高的古塔,下三層擺放奇珍異寶、名畫著作,供客鑒賞;中三層則藏有萬卷奇書,可曉前塵舊事、解天下萬疑;而上三層為青雲齋秘地,非青雲之主或其近身之人不得入。
十一月天,寒風凜冽,本該白雪皚皚的大山,卻有四季如春的風光,雲山之特別,不僅在於人傑,更是地靈之所。
長途遠行而至的販夫商旅多不勝數,也有在此落地生根的,使得這原本應該偏僻寂靜的雲山,竟有了如同京城之地的繁華昌榮。
有了青雲齋的盛名,雲山自然不僅隻是一座由小群山盤擁高立的秀麗大山,而是一座明明駐立紅塵之外,卻依然在世俗之內的繁城。
聽聞有許多高官世家的公子都被送來了這裏求學,隻為了這下一脈能夠延續著世代的風光。
雲山地處南方,滿目風和日麗,雖已至寒月,陽光卻依舊溫和得並不像是到了冬季。
自雲山腳至官道口的半路上,有一處極大的客莊,用以接待遠途而至的來客,或者因事長居於此的外客。
在官道行進的人流中,兩名騎馬的少年公子格外起眼,不多時便停在了客莊的數丈前。
為首的那位少年,輕快地一躍,就從馬背上跳了下來。
他不禁抬頭仰望,雲山之上,依舊是層巒疊嶂、青山綠水,而今重歸青雲,仿佛就如從來沒有離開過。
“多年未至,甚是思念,青雲於我,實如故土。”他怔怔地站在巍峨的雲山腳下,仰望之餘,不禁感慨萬千。
他是現今大明丞相蘇少卿的長子,名為“蘇景陽”,同時也是當朝天子的親外甥,從小便被寄予厚望,被送至青雲齋時,還隻是一個稚嫩的孩子。
那時候的他,懷著一顆無所畏懼的赤子心,似乎對這世間萬物都充滿了好奇。
之後,他就一直留在青雲齋裏受學,將近十年的光陰,也從當年的稚嫩幼子,長成了如今的翩翩少年,後來回到父親的身邊,就再也沒有回來過。
跟在其後的,是位穿著玄衣的俊朗少年,年紀看著雖輕,可渾身卻散發著一股沉著的味道,然而,這卻不是天生的。
玄衣少年名喚“寇承武”,他也是出自京城世家。
寇承武的父親是當朝天子的授業恩師,不僅身受太傅之職,更是禦前親封的一品軍侯,以武藝高強、萬夫莫敵而聞名四海。
從小,他便被父親當成麾下將士一樣栽培,未過十七歲時,就已是高武軍中獨掌一營的少將軍。
如今前方戰事剛休,軍中亦無大事,他便隨著發小摯交蘇景陽來到此處,得以一覽這五靈聖山的無盡風光,當然也是為了能見一見這大名鼎鼎的青雲齋之主。
“飄渺雲霧隱朝陽,玲瓏奇峰藏書香。金羽白玉顯鋒芒,仰看雲山青衣郎。”
這是多年以前,一代名儒江城子周遊列國途徑此地時,隨興而作的一首頌詩。
詩中所述的“青衣郞”,正是名滿江湖,卻又神秘莫測的青雲齋之主——公子瀟。
傳聞裏,他文武雙全、瀟灑不凡,素來以金羽麵具、白玉折扇為標誌,在江湖中盛名遠揚,一度被傳為是出神入化、無所不能的天神。
可在蘇景陽的眼裏,公子瀟就是他的啟蒙恩師。
寇承武的神情裏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光芒,他不禁唏噓道:“景陽,你師父莫非真有通天之道、通神之能?”
蘇景陽微微勾起嘴角,神秘一笑。
“世人多是不解,其實師父並非如傳言所說的那麼神奇,一切都隻是源於‘博學者,可通天地’,此處的‘通’取的乃是通曉之意,這世上總是有著許多無法解釋的事情,但其實隻是各人的眼界不同,就如同擔柴的樵夫,總以為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挑的是金扁擔,這是一樣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