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地球生命起源(1 / 2)

第一卷 地球探密 第1章 地球生命起源

十多年來,法國全國科學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米歇爾·莫萊特一直致力於隕星微粒的研究。他用高倍顯微鏡悉心觀察這些來自茫茫宇宙,經過漫長旅途降臨地球的天外沙礫,研究分析氨基酸、糖、硝化堿等組成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的有機分子如何出現在地球上,試圖以此解開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謎。

事情要從30多年前說起。1953年,美國聖迭戈大學年輕化學家斯坦利·米勒做過一個轟動一時的實驗。他把甲烷、氫和氨及水蒸汽混合在一起,然後密封在一個玻璃罐中。當時人們認為,40多億年前地球原始狀態時的大氣層就是由這種混合氣體構成的。接連好幾天,米勒使混合體接受放電作用和紫外線照射,猶如地球混沌時期大氣層曾接受閃電及紫外線作用一樣。一星期後,米勒驚奇地發現,一種橘黃色的含有大量有機物和氨基酸的混合氣體充滿玻璃罐。米勒的實驗在全世界引起了反響。人們認為米勒揭示了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的進化過程。地球上生命起源之謎似乎部分被揭開:地球在冷卻和濃縮的進程中釋放出氣體和水蒸汽冷凝後形成了海洋,大氣層的風雲變幻及輻射又引起了最初的化學反應,導致生成最初的生命細胞。米勒實驗的結論似乎表明,地球上的生命完全是因地球自身及其周圍環境的化學變化而生成的,是化學變化引起生物進化,從而形成最為複雜的生命。

然而,近幾十年科學研究的新發現使人們對米勒實驗的結論產生了懷疑。因為天文學家發現有複雜的有機分子在星際間遨遊,發現隕星裏含有氨基酸,還發現包裹著火星和金星的大氣層並不含甲烷,而是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這些新發現使科學家們感到迷惑,他們不再清楚地球混沌狀態時包圍它的大氣層的構成,也無法解答那些脫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生成之前出現的生命分子究竟來自何方。正如米歇爾·莫萊特所說:"目前,研究地球生命起源的科學正處於變革之中,原來的解釋已不再成立,研究人員有責任提出其他假設。"

米歇爾是應美國航天局之邀,第一個研究阿波羅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取回的土壤樣品的法國科學家。也就在那時--70年代初期,科學家們發現了其他行星上存在著有機分子。這一發現引起了科學界的震動。米歇爾因此決定進一步研究隕星碎片等天外之物,以便了解它們的構成情況。他認為,在來自遙遠的宇宙空間的隕星、彗星、流星及小行星的碎片中,應該包含著很久以前正在星係空間演變的化學物質。他通過研究發現:"這些宇宙沙礫充斥著星際空間,90%的沙礫來自彗星,它們是屬於原始星雲的具有40億至60億年曆史的物質。研究它們可以了解太陽係的原始時代。這些宇宙沙礫直徑不足0.1毫米,每年約有一萬噸隕落在地球。"換句話說,在地球每平方米的地麵上,每年有一顆天外沙礫落下,或者說,地麵上每10億顆沙礫中有一顆來自天外。不難想象,要在地球受到汙染的土地上找到一顆天外沙礫,無異於大海裏撈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