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水世界大觀 第52章 撲朔迷離的“水上起火“
水火不相容,是人們早已熟知的自然規律。可是,自然界卻有水上起火的奇觀。這種水上之火,一直被人們視為"自然之謎"。
一個旅遊者發現,在加勒比海北部,佛羅裏達半島以東的海麵上,有一個大巴哈馬島,島上有一個神秘的火湖。每當夜幕降落,微風過處,湖麵上便泛起千萬點火花,魚兒躍出水麵,熒光閃閃,滿身帶火。泛舟湖上,輕輕搖擺的船漿會激起無數的火星,船後還會拖出一條火路。
比火湖更壯觀的是水上噴火。我國江蘇省豐縣宋樓鄉子午河一段長30多米、寬20多米的水域,在1987年9月13日傍晚至9月16日黃昏的4天時間裏,不斷噴射高出水麵達4~5米的耀眼火花,並伴有呼呼的聲響,猶如五彩繽紛的節日焰火。附近的魚、蛙紛紛在大火中死亡。
最動人心魄的是海上的通天大火。1976年6月的一天,法國氣象工作者從氣象衛星上接收到奇怪的彩色照片。在大西洋亞速爾島的西南海麵上,一排排山峰般的巨浪上燃燒著通天大火,使人驚歎不已。無獨有偶,1977年11月9日,印度東南部的安德拉邦馬得裏斯海灣附近的海域裏,突然刮起一陣颶風,接著海浪咆哮,海麵驟然燃起了滾滾的通天大火,火光映照周圍數十公裏,目擊者無不目瞪口呆。這次大火延續了20天之久,燃燒的海水通紅沸騰,景色壯觀,令人驚心動魄,難以忘懷。
神秘的水上起火之謎,經科學家研究,有些原因已初步探明,有些尚屬假說,迄今還無定論。
大巴哈馬島的火湖水麵上之所以火花閃閃,火星亂飛,是由於湖裏生長著大量的會發熒光的細菌。這種熒光極微弱,隻有在夜間才能看到。早在18世紀,不少學者就已經發現某些細菌有發光現象。這些發光細菌大都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水裏,在河口鹹、淡水混合之處,和冷、暖水交界的海區,有機物質最為豐富,因而海洋發光細菌在這裏能大量生長、繁殖。它們不僅自由生活在海洋中,而且也寄生在魚、蝦、貝等海洋生物上,使生物體發光。這些細菌的發光原理不久前已為科學家所發現。原來,在這些發光細菌的生物體內,有一種熒光素和熒光酶。熒光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在它的催化下,熒光素和氧氣結合,生成氧化熒光素,其化學反應產生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因而就發出了光。有人作過計算,一個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相當於1.9×10-4普通燭光。這些發光細菌使海水發光多半通過機械刺激(如風浪衝擊)產生。這樣,人們就知道,為什麼船漿蕩後會熒光閃閃,魚兒跳出水麵也滿身帶火了。
至於河麵上噴火卻不是由於發光細菌作怪。據有關人士推測,在河流的地層深處,貯藏著大量的天然可燃氣體。由於地層的變動,導致天然氣外瀉,又由於地心熱力超過了天然氣的燃點,以致天然氣接觸空氣後而自動燃燒,從而形成高達1~2丈的噴火奇觀。
海水燃燒的原因又與此不同。經過印度科學家和前蘇聯科學家的共同努力,終於揭開了海水燃燒的秘密。原來,當颶風以每小時280公裏的高速在海麵上疾駛時,會激起滔天巨浪,風與海水發生高速磨擦,從而產生巨大的能量,使水分子中的氫原子和氧原子分離,在颶風中的電荷的作用下,原子便發生爆炸和燃燒,再加上空氣中氧的助燃海麵上即燃起熊熊烈火。
1900年,法國科學家杜波尹斯將大量發光細菌,放在法國巴黎國際展覽會的光學大廳中,從而開辟了人類利用冷光的新紀元。因為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是冷光源,所以後來人們將發光細菌用在熱光照明可能發生嚴重爆炸的火藥車和采礦業。發光細菌對氧十分敏感,當氧的濃度為十萬分之一時,發光細菌就能產生可以測出的光。發光細菌的這一特性,可用作微量氧氣的檢測、過濾和濾膜孔徑的測量,並可用於金屬裂縫的檢查,以及真空度的測定等。更由於麻醉劑和不少化學藥品如乙醚、乙醇等,對細菌發光有影響,所以在醫藥工業上,還可用於抗菌素、麻醉劑的檢查和毒性試驗。此外,發光細菌還有一種是直接的用處,它可以為航船指明暗礁、淺灘、沙川和冰川,也可利用它幫助漁民尋找魚群。
至於海水燃燒,盡管它能產生巨大的能量,然而由於它驟然而起,具有強烈的破壞性,目前讓它直接造福於人類還無法辦到。然而,它使人們看到利用高速磨擦的手段使水分子分解為燃料和助燃物質的正確途徑,這為人類將來開發海洋能源,以海水代替石油開辟了廣闊而光輝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