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12月31日 第十二章 國際
英國基督教改革先驅威克裏夫病逝
1414年,康士坦茨宗教會議剛散,一群天主教徒,像瘋子一樣,從一座墓裏挖出一具早已腐爛的屍體和一堆亂七八糟的書籍,一起點著了火,紙灰在天空飛舞,燒屍體的焦臭味在空氣中彌漫,人們隻好掩鼻而過。待屍體完全燒盡,教徒們又將灰迎風揚起,直到這些灰隨風飄去,無影無蹤,他們才散去。
這是誰的屍體?他生前做了些什麼?教會為什麼這樣恨他?
這是約翰·威克裏夫的屍體,他是英國14世紀著名的教士、神學家、基督教改革運動的先驅。他生於1330年。當時,英格蘭已經開始了在王權領導建立統一民族國家的曆史進程,日益增長的世俗王權已經不能容忍羅馬教廷對英格蘭內部事務的幹涉和對英格蘭財富的掠奪,英國王朝與羅馬教廷矛盾日趨尖銳。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威克裏夫以牛津大學為講壇,宣傳宗教改革,提倡王權至上,教會隸屬於國家,剝奪教產,由社會給予教會的經濟資助,反對教堂庇護權。這些主張是對教皇高於一切世俗君主的傳統觀念的挑戰,遭到羅馬教廷和英國教會的強烈反對,羅馬教廷下令逮捕威克裏夫。但是,倫敦市民支持他,英國國王庇護他,使他免遭逮捕。
由於國內各階層的支持,威克裏夫的神學思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他從否定教會對社會的統治,進而否定天主教的基本教義,否定教會和主教存在的必要。他的這些主張,符合廣大下層人民利益,下層人民支持他。但是,統治階級感到他的學說威脅封建製度的生存,國王從庇護他變為反對他,與教會聯合起來迫害威克裏夫。但他沒有屈服,在1384年12月31日臨終前還說:"我樂於向任何人特別是教皇說明我的信仰。"
威克裏夫死後30年,教會判處他為異端首腦,給予焚屍揚灰。但是,教會隻能銷毀他的屍體,卻不能抹煞他在英國曆史上的地位。他的神學思想曾對此後200年的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產生巨大的影響。他翻譯的《威克裏夫聖經》與喬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奠定了英國文學語言的基礎,他被譽為"英國散文之父"。
法國著名野獸派代表人物馬蒂斯誕辰
1869年12月31日晚8時,亨利·馬蒂斯出生在法國勒加都鎮他祖父的家中。父親愛彌兒是藥商和糧商,生意還算興隆。他雖然談不上富有,但小康之家完全可以供亨利順利地完成學業,從事一個體麵的職業。
亨利10歲時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在平靜的學習生活中,他沒有表現出聰穎和特殊的興趣,隻是別人告訴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
1887年,亨利中學畢業了。愛彌兒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亨利很喜歡巴黎,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20歲的時候,馬蒂斯成了一名專業人員,他的前途說不上燦爛輝煌,但至少是安全保險的。
如果他沒有在1890年患闌尾炎的話,他可能就會這樣平平淡淡地度過一生了。但是,在手術後漫長的恢複期,母親為了使他愉快,送給他一盒顏料、一套畫筆和一本繪畫自學手冊作為禮物。這一舉動的效果是驚人的,在畫畫當中,馬蒂斯平生第一次感覺到"自由、安寧和閑靜"。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好像被召喚著,從此以後我不再主宰我的生活,而它主宰我。"
為了學習繪畫,馬蒂斯參加了一個素描班。上課的時間是早晨6點半到7點半,在寒冷的冬天這是最讓人難以忍受的鍾點。可是他對上課表現出巨大的熱情,甚至在上班時間也控製不住,不停地畫。很快,這種業餘活動就不能滿足他了。1898年,他向父親宣布,他決定把畢生的時間投入繪畫。父親的第一個反應是"你會餓死的!"有一段時間,這個預言幾乎變成現實。但是愛彌兒還是願意給兒子一個機會去試試,於是他給了兒子一筆經費。馬蒂斯又回到巴黎,學習繪畫。
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是奧古斯塔夫·莫羅,可以說是莫羅塑造了馬蒂斯。多年以後,每當馬蒂斯提起莫羅時還會兩眼潮濕。莫羅是一位同性戀者,但是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家,他不能公開地表露自己的性傾向,於是他把對學生的感情化作對他們悉心的關懷和認真的培養。雖然馬蒂斯很晚才開始繪畫,但他非常刻苦,在學校裏他的才華開始顯露出來。
1896年夏是他藝術上的一個轉折點。他來到布列塔尼海岸的貝爾島上旅行,偶然遇到了另外一位畫家,看到他私人收藏的凡高的作品。他突然獲得了一種全新的色彩意識,從此他從"博物館"藝術中解脫出來,開始朝著個人風格前進。
1898年1月,馬蒂斯決定結婚。他的妻子叫阿米莉-諾埃麗-亞曆山德琳·巴海爾,是一位來自土魯斯附近的漂亮姑娘。他們在一位朋友的婚禮上相識並一見鍾情,一個多月後就雙雙踏上了紅地毯。馬蒂斯夫人是藝術家妻子的典範,馬蒂斯深深地愛著她,對她那一頭烏黑美麗的秀發讚不絕口,並經常為她畫像。阿米莉儀態萬方,喜歡穿自製的奇裝異服,使他們的畫室兼居室蓬蓽生輝。她嫻雅的外表透露著剛毅的個性,處處協助馬蒂斯,在艱難的歲月更是足智多謀,忠誠地追隨著丈夫。
馬蒂斯大膽的風格起初頗受非議,沙龍不願接受和展出他的作品。為了維持生計,他隻得去幹一些卑下的工作。艱苦的條件使他患上支氣管炎,父親愛彌兒帶他到山區療養,才使他恢複健康。可是漸漸地,父親對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後來就拒絕再給他提供生活費。這時,馬蒂斯已經有了3個年幼的孩子,沒了生活來源,他隻好攜妻帶子回到父母的家中。
19O5年秋,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在同一室展出的馬蒂斯、杜菲、德朗、弗拉芒克等畫家的作品令所有參觀者大吃一驚。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