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內(2 / 3)

21日下午3時,在萬國殯儀館舉行大殮。22日下午開始出殯。出殯前,從萬國殯儀館門前,膠州路、極司斐爾路、兆豐路,早已站著長長的隊伍。出殯時,由治喪委員會宋慶齡、蔡元培、沈鈞儒和巴金、蕭軍幾位作家扶柩上了靈車。青年藝術家抬著司徒喬畫的魯迅先生的巨幅遺像,作為送葬隊伍的前導。隊伍跨著沉重步伐前進,沿途又有許多群眾加入了行列,送葬的隊伍越來越長。

蔡元培主持了在萬國公墓舉行的葬儀,宋慶齡、鄒韜奮、章乃器、田軍、內山完造等講了話,胡愈之致哀詞。在哀樂聲中,由宋慶齡、沈鈞儒將一麵白綢的繡著"民族魂"的旗子,覆蓋在靈柩上。人群在暮色中默哀,向這位倔強的騎手和戰士告別,靈柩徐徐下降,安放在墓穴中。人群又唱起了呂驥、冼星海臨時譜寫的《安息歌》:願你安息,安息!願你安息,安息,安息在土地裏......

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1902年留學日本,初學醫。1906年發表《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抨擊康、梁改良派,1909年8月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等地任教。辛亥革命後,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並在北京大學、女子師範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1月,參加《新青年》編務工作。同年5月第一次以魯迅的筆名,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陸續發表《阿Q正傳》等小說,出版了《呐喊》、《熱風》等專集,在新文化運動中產生很大影響。1926年8月,因支持學生運動,受北洋政府迫害,南下到廈門大學任教。1927年1月轉赴廣州中山大學任教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後,憤然辭職。同年10月移居上海,此後創作了大量雜文和其他文學作品,深刻分析各種社會問題。1930年以後,參與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和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進步組織。1936年左聯解散後,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化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生前著作、著譯甚豐。

在逝前的一個月,魯迅於9月5日,在題為《死》的文章中,給妻子許廣平寫下了如下遺囑:

(1)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2)趕快收殮,埋掉,拉倒。

(3)不要作任何關於紀念的事情。

(4)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5)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6)別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

(7)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複,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

1950年10月19日晚,中國人民誌願軍赴朝參戰部隊4個軍和3個炮兵師開始秘密跨過鴨綠江,與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打擊以美國為首的侵朝"聯合國軍"。

10月8日,應朝鮮勞動黨和朝鮮政府的請求,毛澤東主席發布了組成誌願軍入朝參戰的命令。命令發布後,受命的部隊立即著手,作好了出發的準備。

19日,按照毛澤東主席的命令,誌願軍出發開赴朝鮮,當日黃昏,從安東至輯安一線,誌願軍先頭部隊兩個軍首先出發,跨過鴨綠江。為了嚴格保守秘密,渡江部隊從黃昏開始,到次日淩晨4點止,5點之前隱蔽完畢,並進行了切實的檢查。

對於誌願軍渡江作戰,毛澤東極為關注。他親自參與了整個出兵計劃的製定,並提出了各注意事項,在出兵的當日,他為了強化保密,還致電各大軍區負責人,要求他們"在目前幾個月內,隻做不說,不將此事在報紙上做任何公開宣傳,僅使黨內高級幹部知道此事。"

中國穆斯林赴麥加朝覲

1979年10月19日,由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穆罕默德-阿裏-張傑和薩利赫-安士偉阿訇率領的中國穆斯林朝覲團離京赴伊斯蘭教聖地--麥加朝覲。

這是自1964年以來中國穆斯林第一次赴麥加朝覲

麥加(阿拉伯語:Makkah),Muhammad出生地,是伊斯蘭教的信念聖城。沙特阿拉伯,麥加Hejaz省的資本位於72公裏(45英哩)在Jidda,它的口岸紅海,和大約485公裏(300英哩東邊)Medina南部。麥加的人口是367,000(1976est。).城市位於WadiIbrahim的含沙,狹窄的穀和由小山圍攏從60到150m(200到500ft)高。914m高的(3,000ft)JabalKhandama附近被找出。

麥加是一個聖城,並且非穆斯林不被允許進入它。但為穆斯林朝聖對麥加,或hajj,是宗教的基本的原則的當中一個。每個年,1,000,000個人參觀在月朝聖期間。麥加核心,包括商業區,圍攏alHaram或偉大的清真寺,可能舉行300,000個人。在清真寺裏麵,Kaaba(shrine附寄一塊神聖的黑石頭)並且Zamzam很好位於。他們是朝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