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5月16日 第二章 國際

拿破侖一世宣布法國為帝國(1804)

拿破侖一世皇帝(1804-1815),法蘭西帝國締造者,卓越的軍事家,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先後多次打垮了歐洲各個封建君主國組織的"反法同盟",保衛了由法國資產階級進行的法國大革命勝利果實,並在歐、非、北美各戰場上,進行了對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戰爭,削弱了歐洲大陸的封建勢力。重要功績還有他頒布了《拿破侖法典》,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範,至今還發揮著重要作用。

法國大革命--18世紀末,法國封建製度極端腐朽,國王路易十六所代表的第一等級(僧侶)和第二等級(貴族),與廣大的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城市平民、農民)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群眾運動不斷高漲。

1789年5月國王被迫召集三級會議,繼而改為國民議會和製憲議會。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占巴士底獄,革命爆發。8月26日製憲會議通過《人權宣言》。革命初期,代表大資產階級和自由派貴族利益的斐揚派取得政權,製定了《一七九一年憲法》,召開立法會議,維護君主立憲政體,反對革命繼續發展。

第一、二等級和大資產階級的取得了妥協,但和占法國人口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沒有緩和,相反,人民在鬥爭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斐揚派統治,逮捕路易十六國王。9月21日召開國民公會,次日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但當政的吉倫特派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既阻止革命深入發展,又不堅決抗擊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幹涉。王黨發動叛亂,革命形勢緊急。

吉倫特派的動搖和軟弱注定了它失敗的政治命運,它再也沒有能力擔負起曆史本應交給它的使命,法國需要更強硬的政權來維持局勢。1793年5月31日--6月2日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推翻吉倫特派統治,建立以羅伯斯比爾為首的雅各賓派的革命專政。頒布《雅各賓憲法》,廢除封建所有製,平定吉倫特派叛亂,粉碎歐洲君主國家的武裝幹涉;但仍保持反勞工的《列·霞飛法》和《農業工人強迫勞動法》,並鎮壓忿激派和埃貝爾派。

但不幸的是,雅各賓派過激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內哄,陷於孤立的羅伯斯比爾也末能完全守護住法國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歐洲封建君主拚湊起來,它們一輪輪地圍剿法國革命,企圖恢複法國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賓中被羅鎮壓的右派勢力發動"熱月"政變,逮捕了羅伯斯比爾和聖鞠斯特,建立熱月黨人統治。這時革命最危急的關頭已過去,熱月黨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們清除了羅伯斯比爾時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進措施,建立了資產階級的正常統治,維護了共和政體,在法國國內維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但國外圍剿革命的勢力仍是濁浪滔天,此時,督政府中又一個新的政治明星應運而生,他就拿破倫,曆史又淘汰了熱月黨人,在"霧月"政變中,年輕的拿破倫執政,擔負起了掃蕩歐洲封建勢力、最後鞏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國的革命力量就是這樣一波一波地行進,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階段的曆史使命,就被曆史無情地淘汰,如此行進直到革命的成功。這次革命摧毀了法國封建專製製度,促進了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也震撼了歐洲封建體係,推動了歐洲各國革命。

日本首相犬養毅在東京被暗殺

犬養毅(1885-1932):號木堂,日本岡山縣人。東京慶應義塾肆業,曾任記者、主筆,後得大隈重信知遇,任統計院權少書記官,開始步入政壇。不久與大隈重信組立憲改進黨,當選為東京府會議員。明治憲法頒布後,於1890年首屆國會大選,當選為眾議院議員,嗣連任達十七次之多。隈、板(板垣退助)內閣成立後,出任文相。大正時期,積極推動護法運動,迭任內閣遞相。九一八事變後組閣,次年處理事變善後,被發動"五一五事件"少壯軍人殺死。犬養毅在明治時代對中國革命極表關切,在他領導與周旋下,平山周、宮崎寅藏等赴華調查秘密組織。孫中山至日本後,犬養毅予以庇護,積極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辛亥革命時曾親赴上海,走訪武昌,對孫中山表示支持。

美國第二通訊社--合眾國際社建成。

合眾國際社的前身是斯克裏普斯-霍華德報係的合眾社(創建於1907年)和赫斯特報係的國際新聞社(創建於1909年)。為了與美聯社競爭,上述兩家通訊社於1958年5月16日合並,定名為合眾國際社,總部設在華盛頓,其新聞圖片傳輸網絡中心設在紐約。該社為盈利性商業通訊社。

60年代至70年代,該社名聲顯赫,機構龐大,曾多次獲普利策獎,與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並駕齊驅,被譽為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

合眾國際社主要設有合眾國際電視新聞機構、有聲新聞部、股票行情部、專稿部、照片供應部和聯合特稿辛迪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