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中國北方發生饑荒,一萬多兒童餓死

據《申報》5月19日報道說,今年春天以來,北方持續幹旱,饑荒愈發嚴重。唐山、內任等五縣饑荒尤為嚴重。記者所到之處,樹皮被剝光吃淨,沿途餓斃者無人掩埋。曝屍荒野。田內禾苗枯死,不見綠色。村鎮人煙稀落,房屋頹敗,一片凋敝景色。逃荒者四處奔走,無力維持最低限度之溫飽,老弱病殘者和兒童生計更無保障。

據不完全統計,至5月中旬為止,兒童死於饑餓者已達12377人。被販賣者達5057人。人價低廉,每一兒童最少隻一元錢,最高價也不過50元而已。

駱玉笙藝術生涯60年

1991年5月19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國曲藝家協會舉行大會,慶賀著名京韻大鼓表演藝術家駱玉笙曲藝藝術生涯60周年。陳雲為駱玉笙題詞:"為人民服務是文藝工作者的光榮"。李瑞環發來賀信,稱讚她"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繁榮社會主義文藝事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貢獻,不愧為當代德藝雙馨的曲藝藝術大師"。

駱玉笙(藝名小彩舞)1914年生,4歲時學唱京劇,17歲後演唱京韻大鼓。她不僅嗓子好,又勤奮好學,演唱的《劍閣聞鈴》、《擊鼓罵曹》、《醜末寅初》等曲目成為代表作,享譽京、津兩地,被譽為"金喉歌王"。解放後,她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探索創新,運用京韻大鼓藝術形式努力表現新時代、新人物,又形成了她的獨特的演唱風格。80年代,這位年逾古稀的老藝術家又以一曲《四世同堂》主題歌風靡全國。她始終以共產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以及"心靈美"的文藝工作者,被譽為"藝術常青樹,人間不老鬆"。

中國梅貽傳逝世於台北

梅貽傳(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

早年就學於保定高等學堂,1909年留學美國,1914年獲伍斯特工業學院電機工程師學位後回國。

曆任清華學校教員、教條長、留美學生監督處監督,1931年就任清華大學校長,後任西南聯大校務委員。是中國物理學會的發起人、讚助人、董事之一。

後任台灣清華大學校長,台灣教育部部長等職。

他對清華大學及台灣清華大學的發展建設,對台灣清華大學原子能所的創辦貢獻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