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做自己的保健醫生出遊要了解"旅遊病"(1 / 1)

第53章 做自己的保健醫生出遊要了解“旅遊病“

環境氣候作息的改變,極易引發腹瀉失眠、暈車暈船、高山反應、日曬成傷......

"五一"長假開始,不少人將出門旅遊。從過往史看,出遊時自然環境、氣候條件以及作息時間發生的改變,令許多出遊者患上了"旅遊病"。對此專家建議,出遊者應對一些常見的旅遊病的發病條件及預防方式有所了解。

據廣州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保健科的預防科學專家史醫生說,在"五一"期間,常見的"旅遊病"主要有腹瀉、失眠、高山反應、暈車、紫外線輻射傷害皮膚等。這些疾病預防起來也並不困難,重要的在於選擇科學的預防方法。

腹瀉

外出時,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飲用水硬度以及飲食的變化,很容易因為水土不服而引發腹瀉。腹瀉會使人體內流失水分及電解質,可能引起虛脫乏力、抽搐、發燒等並發症,不可掉以輕心。

史醫生說,預防腹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旅途中多喝一些乳酸類飲料,比如酸奶。每天堅持飲用1到2支,如果不是發生食物不潔等特殊情況,基本上不太可能腹瀉了。史醫生說,出遊者千萬不要濫吃抗生素來治療腹瀉,否則會對身體造成更大的傷害。

失眠

有些人在旅程中會出現失眠現象。原因之一是初到新地入睡環境改變、噪音影響、光感和氣味變化導致入睡困難;原因之二是過度興奮、疲勞或者由慢性病引發的不適影響睡眠。

史醫生說,要克服旅遊失眠,首先應保持情緒愉快,盡可能保持平時飲食、起居、睡眠等習慣,每到一處新地方應盡快適應當地的氣候環境,克服生疏感,如果條件允許,出行時最好帶上一兩件日常陪伴自己睡眠的東西,比如抱枕、布娃娃或者放在枕邊滴滴答答走個不停的鬧鍾。

暈車暈船

造成暈車暈船的原因,主要在於車船的直線變速運動、顛簸、擺動或旋轉時造成部分神經係統非常敏感的人的身體局部功能紊亂,這種情況多見於體質虛弱者,以女性為多。睡眠不足、飲食不當、精神緊張、某種氣味的不良刺激,均可誘發或加重症狀。"五一"期間,天氣漸熱,車廂和船艙內開有空調,一般都處於密封狀態,會加劇暈車暈船現象。

史醫生說,防治暈車暈船,首先要保證睡眠充足,飲食宜清淡,不要過饑或過飽,不要喝酒,同時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暈車暈船時,患者最好平臥休息。如無條件平臥,可將頭靠在椅背上,閉目休息,最好能換坐在近窗的位置上,空氣清新有利於緩解、減輕症狀。同時,可用清涼油或風油精等塗擦頭額部位,或在肚臍上直接貼上傷濕止痛膏。

高山反應

登山是出遊者的一個主要選擇,但由於廣州海拔較低,市民在出遊登山時很容易出現高山反應,表現為嘔吐、耳鳴、頭痛、發燒,嚴重者會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產生幻覺等,也可能產生浮腫、休克或痙攣等症狀。

史醫生建議,出遊者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調平穩並配合呼吸,同時要視坡度的急緩作調整,使運動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應逐漸增加,每次攀爬的高度應適當控製,以適應氣壓降低、空氣稀薄的環境。行程不宜太緊迫,睡眠、飲食要充足正常,經常性地作短時間的休息,休息時可作柔軟操及深呼吸來強化循環功能及高度適應,平常應多作體能訓練以加強攝氧功能。

紫外線輻射

"五一"期間,紫外線輻射加強,稍不注意就可能發生日光性皮炎、色素增加及引發雀斑,紫外線輻射還會抑製人體免疫係統,使潛伏的病毒感染複發。

史醫生建議,一要合理安排遊玩時間,盡可能避免中午外出;二要盡量穿色淺、質薄的衣服,以寬鬆、吸汗性強的長袖衣服為好;三要在烈日下戴上防護帽及太陽鏡;四要減少"日光浴";五要多聽當地的天氣預報,了解紫外線輻射強度,並選用合適的防曬用品保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