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詩畫入鏡盧塞恩
綿延千裏的阿爾卑斯山脈沿線,聳立著無數美不勝收的雪山勝景,當她輾轉到了瑞士中部地區後,老天同樣給這裏賜予了了兩座巍峨雄奇的大山--皮拉圖斯山和鐵力士山,而位於交通要道上的盧塞恩老城也成為許多遊客必經之地,並以自己的雅致古樸和幽遠沉靜的古城風貌,將更多人的目光吸引了過來。於是盧塞恩以自己中世紀的古樸城市風貌,兼有四森林州湖的湖岸美景和皮拉圖斯、鐵力士山的雄偉山勢,成為瑞士中部最負盛名的觀光地區。
盧塞恩小城所在地在羅馬時代還隻是一個幾戶人家的小漁村,後來,為了給過往羅伊斯河和四森林州湖上的船隻導航而在岸邊修建了一個燈塔,而盧塞恩在拉丁文裏便是"燈"的意思。公元1178年,盧塞恩正式建城,1386年,盧塞恩及其周圍地區成為加入瑞士聯邦的第四個州。那些每天出沒於羅伊斯河和四森林州湖的湖麵辛苦勞作的漁民們,可能怎麼也想不到,數百年後這個漁家村落卻發展成為了整個瑞士聯邦境內的第六大城,還曾於18世紀時成為過當時瑞士的首都所在地。
為水環繞的盧塞恩,一麵山色蔥蘢、峰巒起伏,另一邊卻是湖光粼粼、碧波萬傾。四森林州湖麵水域四周共與瑞士四個州相連,因此四州湖這個名字對它似乎更為恰當,又被人稱為盧塞恩湖。盧塞恩湖湖區可稱為是瑞士聯邦的發祥地之一。瑞士曆史上的民族英雄威廉·退爾就出生在美麗的四州湖畔。13世紀末期,四州湖被哈布斯堡的奧利地人所統治,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威廉·退爾帶領人民趕走了哈布斯堡的統治者並搗毀了敵人的巢穴,徹底推翻了侵略者的統治。他的英雄故事在瑞士一代一代地流傳了下來,鼓舞著這個民族為獨立自由而不懈鬥爭;藝術家們也根據這個故事創作了不少文學藝術作品,如:德國劇作家席勒的最後一部劇作便是《威廉·退爾》,還有由意大利作曲家羅西尼創作的有關威廉·退爾的歌劇,其中的《威廉·退爾序曲》已經膾炙人口,流傳在世界各地。
走出盧塞恩火車站,沿著大街一直向北,秀美的四森林州湖就出現在路的右側,在湖水與羅伊斯河的河口連接處,一座帶屋頂的木製長橋淩空蜿蜒於河麵之上,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卡佩爾廊橋。這座經曆了將近7個世紀風雨的木製長橋是歐洲最古老的木結構橋梁,現在已成為盧塞恩的標誌和瑞士聯邦的標誌之一,許多國內外的遊客來盧塞恩,目的之一就是為了目睹這座古老木橋的風采。這座廊橋建於1300年,全長200米,橋廊內每隔數米遠的木柱之間的橫楣上都懸掛著圖畫,上麵由海因裏希·貝格曼描繪著守護盧塞恩的聖人的故事和瑞士的久遠曆史,共計110幅。每逢夏季,木橋外側還種有色彩豔麗的天竺葵花,遠遠望去,卡佩爾廊橋如同一條紅色飄帶飛掛在清澈見底的羅伊斯河河麵上,與橋下悠然戲水的白色天鵝、黑色野鴨互相輝映,構成一幅分外動人的美麗影象。順著廊橋前行,橋的東側連有一座八角形的水塔,據說從前是用來關押囚犯和監視自湖麵而來的入侵外敵的動向的,如今已對遊人開放入內參觀。
從有著兩座美麗尖頂的豪夫教堂出發,在離湖不遠的一片樹林裏,在一塊石壁上就有被著名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為"世界上最哀傷,最感人的石雕。"--獅子紀念碑。獅子石雕位於位於石壁下的一方凹洞裏,由一位名叫特爾巴爾森的丹麥人於1821年鑿建。1792年法國大革命,暴民攻擊法國巴黎杜伊勒利王宮時,為保護法王路易十六及王後,786名瑞士雇傭兵無論軍官士兵皆全體戰死。在那群瑞士雇傭兵中就有許多盧塞恩人,因此,鑿刻在山麓岩石上的這尊獅子紀念碑又被稱作"盧塞恩之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