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走近美國間諜博物館(1 / 1)

第23章 走近美國間諜博物館

在堪稱免費博物館之都的美國華盛頓,與FBI大樓為鄰的"國際間諜博物館",盡管是唯一一家收費博物館,門前卻常常排起長龍。

"小心!'間諜'可能就在您的身邊......"剛進門,神秘的"警告"聲在耳際回響,讓你不由自主地環顧左右,向擁擠的人群和廳內展品投去審視的目光。

那件衣服上有根頭發,不,它是竊聽器;遠看那好像是紐扣,小心,你可能已被拍照,不過,它真要拍你,你無法躲藏,它能隔牆拍攝;一根普通的香煙,內瓤卻是"軟膠卷";一枚小小的鑽戒,鑽石裏有指南針;一把不大的雨傘,實際是杆槍;一枚鮮豔的口紅,卻能射出子彈,名曰"死亡之吻";一枝普通的鋼筆,卻可以射出催淚彈;一堆不堪入目的狗屎,卻可以無線發報、接收;一張潔白的紙或手絹,塗上一種液體,便是一份清晰的情報......在20多個展廳裏,美國、英國、以色列、前蘇聯、捷克、波蘭、前民主德國和聯邦德國等間諜使用過的1100多種(件)間諜用品,令人眼花繚亂。

對那些大名鼎鼎的間諜及他們的活動介紹頻頻出現在展廳中的電視屏幕、圖片和文字說明上。喬治·華盛頓時代的一位代號為"355"的美國女間諜,不僅是美國曆史上最出色間諜的祖師,還被看成是拯救美國的英雄。據說在當時眾多間諜中,她最受華盛頓賞識。"獨立戰爭中,她提供了最重要的情報,幫助華盛頓揭開了美軍叛變將領本尼狄克·阿諾德的真麵目,此人曾妄圖以2萬英鎊的價格將西點要塞出賣給英軍。此外,她還單槍匹馬擒獲了英軍情報首腦約翰·安德烈少校,使英軍的情報網幾乎陷於癱瘓,成功地幫助美國贏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然而,這麼知名的間諜,卻無人知曉她的真實姓名"。

被視為"英雄"的間諜很多,但變節者也不少。美國中情局有史以來最大的"鼴鼠"埃姆斯,從其父開始就為中情局效勞。可他為貪得200多萬美元,9年中至少向克格勃出賣了30名中情局在前蘇聯的秘密間諜同行,致使他們中的大部分人被處死。在美國聯邦調查局負責反間諜活動的特工漢森,向俄羅斯出賣情報達15年之久,直到2001年2月才被捕。

常在河邊走,難免不濕鞋。間諜也有敗露的時候。情報部門這些人早有安排:一是"溜",二是"死"。美國中情局設計的"直腸工具套件",全套器具都裝在一個藥丸大小的膠囊裏,可以藏在人身上任何有孔的地方。一旦間諜被抓,想逃命可全指望膠囊裏的那些小巧玲瓏的特殊工具了。實在逃不了的,最後隻能依靠小小的一片"致命藥",它由氰化物或其他劇毒藥品製成,據說審訊前服用效果極好。

參觀至此,人們感到當間諜不僅神秘、而且殘酷。難道世上非有間諜不可?帶著沉思剛剛跨出"絕命藥"展廳,另一扇門前赫然出現一段摘自聖經的話:耶和華讓摩西派人去窺探迦南地,看那裏的人是強是弱、是多是少,土地是肥是瘠......那意思好像是說搞情報是從上帝那裏得到的旨意,天經地義。

門廳的中央玻璃罩裏還擺著一套中國"乾隆禦書"的《孫子兵法》竹簡,旁邊是英文譯本。其中有"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之名句。

在這裏,美國開國元勳華盛頓被推崇為"美國間諜活動之父","當年他自己出錢建立了間諜網,為美國贏得獨立戰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博物館的創辦者馬爾茨說,"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真正了解間諜對我們及世界所產生的重大影響"。中情局官員出身的館長更是把諜報工作與國人的生死連在一起,"'9·11'事件就是最好的說明"。

不知是參觀者因此改變了對間諜的看法,還是難以抑製對那些神秘武器的好奇,紛紛在博物館專門提供的間諜儀器上一試身手。我也戴上竊聽耳機,讓夫人到很遠的一間展廳去說話。按下竊聽電鈕,在嘈雜的環境中,我能清晰聽見她所說的中文。再按下電鈕,她的話已被錄下。

在"間諜"電腦前,我在鍵盤上敲下自己的住址,本宅便在華盛頓眾多建築物中慢慢凸現出來,它越來越大,周圍街道、鄰舍和環境清晰可見。一個在旁邊電腦上操作的年輕人突然叫起來:"原來我對麵鄰家的後院樹叢裏還藏了個遊泳池,我在他家對麵住了這麼久都不知道!"原來他把鄰居的地址輸進了電腦。

有矛就有盾。知道如何刺探別人,也就知道怎樣更好地保護自己。博物館不忘為參觀者提供當一回FBI和反間諜特工的機會。在具有培訓性質的展廳裏,介紹了間諜的各種喬裝術:男扮女,女扮男,讓人真假難辨。然後看你能否識別間諜。電腦屏幕上出現一美女,提示:據報,女間諜唐娜今天下午到皇家旅館轉交情報,你必須把她抓獲。接著攝像機推向旅館大廳,人群混雜,搜索半天不見唐娜蹤影。你怎麼也不會想到,她竟然成了一個彎腰弓背、手持拐杖、滿臉胡須的老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