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走過布拉格
我就站在布拉格黃昏的廣場
在許願池投下了希望
那群白鴿背對著夕陽
那畫麵太美我不敢看
--蔡依林《布拉格廣場》
十多天後的我仍能清晰地記起布拉格老城廣場的樣子:露天的酒吧、觀光用途的馬車、石砌的地麵和隨處可見的水晶製品工藝店。穿過熙熙攘攘的人流,在廣場一角是建於1410年的古老鍾樓,盡管年代久遠,但它卻以製造精美的古老自鳴鍾而聞名於世。每逢整點,鍾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鍾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布拉格的風韻便在這曆史久遠的鍾聲裏蕩漾開來......
米蘭·昆德拉說過:隻能發生一次的事情,最好就不要讓它發生。的確如此,布拉格孤寂又擾人的美,正需要你與心靈相通的另一人在當時當地共同分享,離開後的追憶,總是讓人莫名惆悵。
【布拉格之春】
到布拉格正是春天。氣溫複蘇後,布拉格的遊人漸漸多起來。老城區的迷宮小巷,散落在城區的曆史久遠的教堂,緩緩流淌的伏爾塔瓦河邊,到處都是背著背包的各地遊客。布拉格就倘佯在這一片慵懶的春意裏,用漫不經心的色彩招待或遠或近的客人。
曆史上,布拉格的春天和音樂相關。但我們去得尚早,來不及領略五月份才開始的布拉格之春音樂藝術的風采,老城廣場邊上的黑白劇倒是每晚都在上演,但畢竟不是捷克的"國粹";而1968年的春天已經遠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隻是一個淡落在大學時代心靈裏的符號。站在布拉格老城堡的高高山頂,呈現在眼前的隻是布拉格一大片古老而安靜的屋宇,天空格外湛藍,似乎波希米亞民族坎坷動蕩的苦難從未真正發生過。
【查理大橋】
從老城廣場出發,穿過黃金小巷卡夫卡的故居,沿著伏爾塔瓦河下行的第一座橋,就是遊客們津津樂道的建於1357年的查理大石橋。在布拉格曆史上,查理大橋曾經擔任過連接布拉格兩岸的重任,聳立在橋兩邊護欄上的30個形態各異的石雕像,讓人聯想當年查理大橋的風采。傳說遊人隻要用心觸摸,石雕像就能帶給你一生的幸福。
如今的伏爾塔瓦河上,興建起十幾座或現代或古典的橋梁---交通功能淡化後,查理大橋已成為展示布拉格藝術的展場。
和充斥布拉格全城的水晶店不同,查理大橋上大多是出售攝影和繪畫藝術品的畫攤,繪畫和影像,色調大多以黑白為主。無人問津的時候,攤主們往往燃起一支香煙,掃視來來往往的遊客,那份尊貴內斂的姿態,絕非國內的小商小販們所能企及。橋上,膚色各異的各地遊客,或站在橋中央,或倚在橋邊的石雕像上拍照、擁吻。